1序言
6月1号,NVIDIA在COMPUTEX主题演讲上正式发布了两款全新的显卡——GeForce RTX 3080 Ti与GeForce RTX 3070 Ti。在GeForce RTX 3080 Ti NDA解禁当天我们已经对RTX 3080Ti进行过详尽的评测《RTX3080 Ti首发评测:苦等半年,它是玩家们的救星吗?》,不得不说,RTX 3080 Ti确实是给力,性能相当接近旗舰RTX 3090。那另外一款新显卡GeForce RTX 3070 Ti(下述简称“RTX 3070 Ti”),又会是怎么样的情况呢?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20ca2c9ad4a2732013bcb053fd10534f.jpg)
从命名上,RTX 3070 Ti定位介于RTX 3080与RTX 3070之间,这样NVIDIA中到高端光追显卡布局基本满编状态,之后应该会是专心推出RTX 3060 6G,或者是RTX 3050/Ti。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a08f4956e4ec524b4625ef4706275795.jpg)
只是RTX 3070 Ti并非我们想象中那样采用GA102核心,而是采用GA104核心,怎么说还是有点小失望的,毕竟Ti后缀的产品规格应该会很贴近上级产品才对,例如RTX 3080 Ti与RTX 3060 Ti。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5458a9406eab91df5e4d9cff4e246712.png)
GA10X核心SM组
实际上Ampere架构的GA102/GA104/GA106采用了同样的SM模块,只是每个核心由不同数量的GPC,以及每个GPC内含的SM模块也不一样。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2cb0b4846a32f157e455e912fd34299e.jpg)
GA102核心
如GA102,内含7个GPC,每个GPC中有12个SM模块,完整核心共84个SM模块,10752个CUDA核心,84个二代RT Cores,336个三代Tensors Cores;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6892063e3d8c19c8fbf761fd41095632.png)
GA104核心
而GA104,内含6个GPC,但是每个GPC中仅有8个SM模块,完整核心共48个SAM模块,6144个CUDA核心,48个二代RT Cores,192个三代Tensors Cores。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28ca82e627a26db08a8cada33914239b.jpg)
这样你就知道GA102与GA104两者的差距,也清楚为何笔者说可惜RTX 3070 Ti不是用GA102核心了。RTX 3070 Ti与RTX 3080两者核心规格上的差距还是足够塞一个型号显卡,难道se或者是Ultra系列会重新被启用?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cd7384ebb8ddcb453a8d20e87c466698.jpg)
题外话就不多说了,还是先来看看RTX 3070 Ti这块显卡本身吧。RTX 3070 Ti采用满血版本GA104核心,核心编号为GA104-400,拥有48组SM模组,以及6144个CUDA运算单元。同时为提升性能配备了速度更高的GDDR6X 19Gbps显存颗粒,配合上256Bit显存位宽,其显存带宽也达到了608.3 GB/s。
同样是Ti后缀的产物,相比起RTX 3080 Ti,RTX 3070 Ti规格是很难跟上了的;相比RTX 3070,其多了两组SM模块,核心频率和显存规格也更高,从理论上来看,性能定会比RTX 3070提升不少。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60f534920a316401c426e4635f297cca.jpg)
对比过去同定位的RTX 2070 Super,三星8nm工艺为RTX 3070 Ti带来了更多的晶体管,而且核心面积也更少了。SM数量其实差距并不大,但是Ampere架构有着更强大、更高效能的SM模组,RTX 3070 Ti整个核心规格是要比RTX 2070 Super更为强大。
所以这一次测试,我们把RTX 2070 Super、RTX 3070,以及RTX 3080加入到我们的对比测试中,让大家更直观的对比哪款显卡更为适合自己。
2NVIDIA GeForce RTX 3070 Ti FE
NVIDIA GeForce RTX 3070 Ti Founders Edition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6788c615eecdece4d1c8141f40d14f58.jpg)
NVIDIA GeForce RTX 3070 Ti Founder Edition(下称 RTX 3070 Ti FE)依旧沿用了30系的“家族式”外观设计,话说今年30系显卡的外观确实很有辨识度,正面一体流线式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f39e1e1e17b50230d4993c01291a4713.jpg)
与RTX 3070 FE的双风扇设计不同的是,RTX 3070 Ti FE采用的是双轴流推挽式散热器,也就是正反面各一台轴流风扇。散热器原理上与RTX 3080 Ti FE一样,但是其散热模块细节设计上就不太一样,三块新显卡放在一起就知道谁是大哥谁是小弟了。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144d27e1623d88af9c06f93a63bc9384.jpg)
大大的“S”型金属边框贯穿显卡整体,塑造未来感。正面还可以看到裸露在外的大面积散热鳍片,鳍片可以传递热量往四周散发。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a44adb52000802f8788d51462de72fce.jpg)
背面大大的“RTX 3070 Ti”,金属材质的背板显得质感十足,旁边是轴流抽风扇,与正面的风扇结合形成一个独特的风道设计。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3cf848af8921bf160be8fde5d9f77de1.jpg)
输出接口为三个DP 1.4a,一个HDMI2.1,典型的公版规格。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e1bb678da258781c507dbeec7546a089.jpg)
细看正面的轴流风扇,风扇吹风引导热量往四周的鳍片流动(IO挡板与顶部出风口),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20d9ded97b553d033dfb4a7de1c05ae7.jpg)
右侧散热鳍片吸引热管传递的热量,再利用背后轴流风扇抽风吸引入冷气流,达到排出热量的效果。但是双轴流推挽式缺点就是对机箱风道有一定的要求,对于ITX机箱用户可不太友好,容易做成小闷罐的情况。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c11c9fbf5510c0a4b2c9a7221707935e.jpg)
供电依旧是Micro-Fit 12Pin接口,自带Micro-Fit 12Pin转双8Pin转换线,这对于带TDP只有290W的RTX 3070 Ti FE可以说绰绰有余了。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aa130868ea11bb6a468529872e28790e.jpg)
最后放一张公版的全家福,可以看到RTX 3070 Ti FE的整体长度处于中间,辨识度还是比高的。除了RTX 3090 FE外,几块RTX 3000系列FE显卡其实都是双槽的设计。
3NVIDIA GeForce RTX 3070 Ti FE,拆解
NVIDIA GeForce RTX 3070 Ti Founders Edition,拆解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91056136d16f30858a7f5dc5a19cdb15.jpg)
FE公版看着都是一个整体,但是边框位置带上几个固定螺丝的内嵌位置,顶盖自带磁吸功能吸附在边框上,只是一体设计真好,难以发现位置。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a9afe0b71184d86af2d10cf1926ffc3e.jpg)
核心背面是4颗POSCAP电容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9ec1f3589dd5134aff71cd7e38267af5.jpg)
风扇接口排线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df8c387e9ab53c7b9f331f0e5a126e66.jpg)
拆下IO挡板以后,可以看到后面的散热鳍片,这鳍片厚度也是相当饱满了。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aad569560899fd28b443efb3fc04fb03.jpg)
跟散热器比起来,整个PCB小巧了不少,元器件排布非常密集,空间利用可以说是比较高。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62dbb9f473bb3c8fd4d0124e32ca5021.jpg)
散热器上纯铜散热底座与VRM、显存辅助散热模块镶嵌在一起,而达到更强的辅助散热效果,均在显存、VRM位置上配备高导热效能的散热垫。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e43ad0ec83f02894f8b366970124a281.jpg)
因为特别的显卡散热构造,显卡的PCB也采用了异形设计,右侧为那独特的半圆。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6031e460caaccfa8589c514c73f28210.jpg)
背面排布了各种元器件。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f3eddd3ea3386d14cce02f10032fb61c.jpg)
核心本体编号GA104-400-A1,跟GA102相比这个封装面积就小巧不少了,生产周期21年第9周(即是21年2月),四周被8颗镁光显存和电容包围。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e015bd4b30eb43ace9d6dcfb91957cba.jpg)
POSCAP电容与众多MLCC配合使用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fe9b6ab7fc1108401f77a78cf61bb950.jpg)
RTX 3070 Ti最大的提升除了完整GA104核心外,还有就是GDDR6X显存颗粒。FBGA编号为D8BWW,详细的颗粒编号:MT61K256M32JE-19G:T,这一颗有着19Gbps的传输速度的显存颗粒,单个颗粒容量为1G,单颗显存位宽为32Bit。一般常见于旗舰级显卡或者是次旗舰显卡上,而RTX 3070 Ti能用上,也只能说老黄为提升性能也只能这样做了。但是配备GDDR6X后,整个PCB的电路设计变得更为密集,也因此,得再次优化线路设计。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741217eab59b6a1bf63c10df73037b6f.jpg)
整块显卡采用了10+2供电设计,其中10相为GPU核心供电,2相为显存供电。左侧PCB中配备了GPU核心的6相供电设计(uP9512R控制),但PCB板上余下了四个空焊的位置,这可以方便AIC厂商配备 更强的供电设计。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82d34b5ada7812ea52d4f7e0a0aa21af.jpg)
右侧上面的4相同样是GPU核心供电模块(RT8845A控制),而右下角的2项为显存供电设计(uS5650Q)。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00c76294bdb7dfa8f07a291fa087a8c2.jpg)
每相供电均配备了由ALPHA&OMEGA出品的DrMos芯片,封装编号为BLN0,详细的编号为AOZ5311NQI,单颗连续输出电流值可达55A。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baf292045f143d8239ccfcee55bef540.jpg)
UPI uP9512R,显卡PCB右侧供电的主控,这是一颗8相PWM控制器。在中高端显卡中较常使用,而旗舰显卡一般采用两颗配合协同管理多相电路。UPI PWM控制芯片可以说是NVIDIA显卡的标配了,基本每块N卡都能看到其身影。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1e8af34f1199a434b30911d762ec8f32.jpg)
RT8845A,同样是一颗PWM控制芯片,最多能控制4相供电。RTX 3070 Ti这里是配合UPI uP9512R一起使用,以达到同样管理10相核心供电的设计。
4索泰RTX 3070 Ti X GAMING OC
索泰RTX 3070 Ti X GAMING OC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b5747949f00b9e25f0f21a1e4ddcc213.jpg)
接下来介绍本次显卡评测所使用的显卡索泰RTX 3070 Ti X GAMING OC(下称RTX 3070 Ti X GAMING OC)。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7fcc561b212165d595653fe77b53a91b.jpg)
近年来索泰中高端显卡设计明显走年轻化路线,前有至尊转生变成天启,后有X GAMING系列以简约而又时尚的外观造型。全新的粉白蓝三色撞色设计打破以往显卡固有的“电竞元素”桎梏,散发出青春悦动的活泼气息。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561e0da86e372a1449542d7858d135fb.jpg)
挡板上方带有散热格栅,输出接口为三个DP 1.4a和一个HDMI 2.1,玩家可以轻松组建多显示器平台,带来更加广阔的屏幕视野,提升游戏体验;同时多屏输出也可以轻松提升工作效率,日常娱乐、阅读屏幕内容一览便知。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18d06941b47d05c0efdf1f170eeca154.jpg)
显卡顶部配备了蓝色LED LOGO灯,自带呼吸灯效果,青春活力的外表下也有自己炫酷个性的一面。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5fc9920624a8dfe922a57f9e43d18c6d.jpg)
显卡正面配备了三块盾鳞风扇,支持智能启停技术,11片均匀排列的扇叶采用鲨鱼盾鳞结构的仿生设计,搭配凸起整流模块,可以有效降低风阻,减少空气乱流,运行时相比普通的散热风扇能带来更多风量,同时也更加安静。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91ed82119d6502ee01b5278d88c588b3.jpg)
背部是一块一体铸型的多彩金属背板,尾部的镂空格栅设计带来更大的风道空间,这种设计可以将散热鳍片上的热量高效排出。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01b25f5c4b24b1a23d9b80c3aeca1c38.jpg)
辅助供电配备双8pin设计,加上PCIe插槽一共可以实现375W的供电,轻松满足RTX 3070 Ti X GAMING OC显卡290W TDP的需求。而反向插口设计,让用户在装机的时候更加容易插拔供电。
5索泰RTX 3070 Ti X GAMING OC,拆解
索泰RTX 3070 Ti X GAMING OC,拆解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8fe55089aecb2729743bdb2b210e2a7a.jpg)
从PCB板型来看,RTX 3070 Ti X GAMING OC所使用的此款PCB是由RTX 3070 FE公版PCB改良而来的。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74131c88eb363abfb0a89b502816056f.jpg)
翻查一下资料,发现其PCB布局上与RTX 3070 X GAMING OC PCB板有些放的差别,但整体来说,PCB板型可以用“短小精悍”来形容。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ed007adb897808be5a0bc7e9065e18f6.jpg)
GA104-400核心编号,生产周期21年第14周(即是21年3月),四周是8颗GDDR6X显存颗粒,组成8GB 256Bit的显存规格。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d1a7ae954e72cc6714e9f59727f57a24.jpg)
S.E.P供电模块,可以看到排布了密密麻麻的电容,可以有效降低输出电流纹波,为显卡稳定运行带来高效的供电保障,在玩家进行进阶超频的过程中也能提供更加出色的电流稳定性。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223ee2792c4059e31b59d897b3166682.jpg)
由镁光生产的GDDR6X的显存,FBGA编号为D8BWW,从官网可查到详细的颗粒编号:MT61K256M32JE-19G:T,单个颗粒容量为1G,单颗显存位宽为32Bit。也因为有着19Gbps高传输速度,其发热量可不低,颗粒正面与PCB背面位置都带上辅助散热。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17016c314d0d3b8d72b185c88feb4e9c.jpg)
上图为左侧的10相GPU核心供电设计,每相带上滤波电容,全封闭电感,以及DrMos芯片。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d02c4b4ef6ff5b3fdaf89d11129d6d0f.jpg)
GPU核心主控为UPI出口的uP9512R 8相PWM控制器,而核心供电余下的2相供电则需要其它PWM芯片协同处理。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4bd4735d1987218cf6b06c075f2bcbc2.jpg)
GPU核心供电所采用的DrMos芯片来自ALPHA&OMEGA出品的AOZ5311NQI,单颗连续输出电流值可达55A,10相核心供电,那550A连续输出电流值也是比较厉害的。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6a254067fbf659a9307e933136c9fff7.jpg)
右侧为2相显存供电设计,每相供电配备了独立的上下桥设计,型号分别为QN3107和QN3103
6索泰RTX 3070 Ti X GAMING OC,散热器
索泰RTX 3070 Ti X GAMING OC,散热器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2b61d74f508fee0c9cc9803e51b4131f.jpg)
RTX 3070 Ti X GAMING散热模块由冰镜导热模组+冰脉复合热管两个部分组成,冰镜导热模组主要将GPU核心和显存产生的热量导至热管,冰脉复合热管则将这些热量通过风扇气流导出,两者组成一套高效、冷静的散热系统。
散热器上显存和供电的相应位置都覆盖上相应的导热贴,让显存和供电模块不会因受高温而影响运行。要知道GDDR6X显存发热量可相当大,有了这层措施便能让显卡能够运行更加稳定。
冰镜导热模组,可以看到散热铜底表面平整、做工扎实,镜面铜底直触的设计可以更好地与GPU核心进行贴合,从而使提升热量的传递,加强散热效能。
![](https://static.deibaike.com/images/2024/07/11/db8937b411316e9f65556a7998a6c1f2.jpg)
六根冰脉复合热管,通过增加热管壁的厚度,加快冷凝液导热循环,有效提升热管导热效率,可以说这套散热就是为高效散热而生。
散热鳍片分布均匀,且较高的鳍片厚度能够增大散热面积,实现高效排出热量,防止热量堆积。
显卡背板配上多个高导热系数导热贴,可以为显存与VRM供电模块起到辅助散热的效果。
7测试平台介绍
测试平台介绍:
作为NVIDIA消费级中高端显卡,性能会是不错,而且还支持PCIe Gen 4.0 x16;所以为了尽量减少其他硬件的瓶颈,笔者选用了较为高端配件的打造这个游戏测试平台。
Intel i9-11900K、华硕ROG STRIX Z590吹雪与华硕龙神II 360一体水冷散热器三者配套使用,毕竟主板BIOS中开启ABT功能后,i9-11900K发热量还是比较高的,而且为避免温度造成的降频影响,除噪音测试时的其余时间,把泵、泵内风扇,以及冷排风扇都调整到最高转速。
内存方面使用的是一对影驰 HOF Pro RGB DDR4-4400 C18条子,但由于INTEL 11代酷睿处理器内存分频技术,最终内存手动降频到4266MHz C18(Gear2)使用。
非公版显卡测试,我们选用的是索泰家的RTX 3070 Ti X GAMING OC
显卡的核心频率与FE公版一样为1575MHz,但Boost频率提升到了1785MHz,实际跑理论性能测试与游戏时,频率会更高。
8RTX 3070 Ti VS RTX 2070 Super性能对比
RTX 3070 Ti VS RTX 2070 Super
RTX 3070 Ti是采用的满血GA104核心,而RTX 2070 Super采用的是削减版的TU104核心,两者规格参数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从3DMARK理论性能结果来看,RTX 3070 Ti比RTX 2070 Super性能提高了48%,分辨率与测试负载强度越高,其性能差距就越为明显。而视频创作上,PR与达芬奇视频处理测试项中两者的差距并不太明显;同时也可以看到RTX 3070 Ti最大的优势还是在CUDA运算,以及RTX光追性能运算能力上。
再来看看游戏方面,这里我们没用了RTX 3080 Ti首发当时的画质设定,可看到3070Ti在2K分辨率下的3A游戏性能表现还真可以,基本有着较高的流畅度。而且游戏方向,提升还真是比较大,基本是40%性能的提升。
9RTX 3070 Ti VS RTX 3070性能对比
RTX 3070 Ti VS RTX 3070
看看RTX 3070 Ti与RTX 3070性能差距,怎么说呢,本来RTX 3070采用的GA104核心仅是少了两组SM模块,即使是满血版本的GA104来了,那两者的性能差跑也并不会太过于明显,只是现在加入了19Gbps高频率的GDDR6X显存,那也仅是小推一段。
相同GA104核心下,参数规格差别也不太大,两者创作能力测试的几个项目基本是没有差别,仅是V-Ray性能差别大些。
接下来看看性能表现,无论是理论性能还是游戏性能,RTX 3070 Ti与RTX 3070性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约为6%左右;差距最大的项目为3DMARK理论性能上。
10RTX3070 Ti VS RTX 3080性能对比
RTX3070 Ti VS RTX 3080
刚才已经对比了RTX 3070,那老哥RTX 3080也少不了的嘛。凭借着GA102核心规格的优势,RTX 3080性能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3DMARK理论性能项目上就与RTX 3070 Ti拉开了17%性能差跑。
创作能力测试中的几项测试性能差距浮动性还是有点大,Blender项目利用的是CUDA运算单元,那GA102核心架构性能猛是肯定的了。至于PR与达芬奇视频创作上,两者性能差距也达到了9%。
至于游戏测试方面,那差距也是比较明显的,而且随着分辨率与光线追踪技术的加入,两者的差距也被拉开到了15%。
11温度,噪音,功耗测试
非公版的优点:温度,噪音,功耗
测试环境为统一的DIY评测室小房中,裸平台测试,环境噪音保持在35.2 dBA;而室温温度则是利用空调制冷恒定在25度。利用Furmark测试软件,我们对显卡进行烤机测试,同步打开最新版本的GPU-Z,可查看到显卡的温度、显存温度、风扇转速、功耗,以及供电功耗等信息,并烤机15分钟后进行数值记录。
非公版RTX 3070 Ti最大的优势就在于PCB供电与散热器模块上,强大的散热器让能显卡在高负载时还能保持着高频,且温度还比FE公版更低,而且显存温度也能照顾得很好。
我们结合RTX 3080 Ti首发评测时测试出来的其它显卡数据进行横向的对比,RTX3070 Ti FE温度控制有此放的高,仅次于RTX 3080显卡,其噪音值保持在主流水平,那笔者认为RTX3070 Ti FE散热表现还是比较中规中矩。
而综合表现最好的就是本次参测的索泰RTX 3070 Ti X GAMING OC,核心温度为65.2度,显存温度为80度,噪音更仅为45.6 dBA,这明显得益于其采用的三风扇多热管设计的散热器模组。
功耗对比
功耗控制,其实还是得看该款显卡的TDP功耗设计,即便是非公版RTX 3070 Ti也会被控制在TDP设计下。那我们来看看RTX 3070 Ti到底需要多少功率的供电,整块显卡的功率为289.4W,其中双8Pin重负载时功率为244.7W,那若是与笔者一样配备i9处理器器,购买650W金牌80PLUS电源即可满足RTX 3070 Ti使用需求。
12超频测试
超频测试
超频测试我们使用了非公版索泰RTX 3070 Ti X GAMING OC,Time Spy默认频率下测试得出GPU分数为14410,40秒时GPU核心运行频率为1875MHz.
利用索泰自家的FireStorm软件进行超频测试,手动把Fan1&2风扇转速调整到100%,解锁目标功耗与温度控制,再解锁GPU电压值,此时再对GPU与显存分别进行超频,GPU +144MHz,显存 +400MHz。最终3DMARK Time Spy默认频率下测试得出GPU分数为15283,40秒时GPU核心运行频率为2040MHz。RTX 3070 Ti核心轻松超过了2GHz,而且理论性能提升了6%。
13
总结:
或者是之前老大哥RTX 3080 Ti给出的成绩实在是太让人惊喜,反观这次的RTX 3070 Ti有点不太Ti。RTX 3070 Ti游戏性能仅比RTX 3070提升了约6%,而与RTX 3080却是相差了15%。所以很难让笔者不多想,老黄是准备在RTX 3070 Ti与RTX 3080之间再开一刀?
当然我们正面来看看RTX 3070 Ti这块显卡,作为一款中高端显卡,RTX 3070 Ti比上代RTX 2070 Super提升还是相当多的,完全就是多方面全面压倒性的提升。这都是得益于三星8nm制造工艺,以及NVIDIA全新的Ampere架构带来的多方位提升。
至于价格方面,RTX 3070 MSPR报价为3899元,而现在RTX 3070 Ti MSPR报价为4499元,这样来看似乎性价比并不算太高。但若若是能原价买到,那其实还是不错的选择吧,目前4K档小黄鱼就能买到RTX 2070 Super了。
题外话,我们来看看算力测试
没太多的惊喜,RTX 3070 Ti默认就是40MH/s左右的算力,并没有出现RTX 3080 Ti,百算力之下慢慢掉算力的情况。所以入坑显卡挖矿,直接买不限算力的RTX 3070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