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岳寺又名闲居寺,当地群众称为大塔寺。位于登封市区北太室山坳,背倚金匮峰,南对大、小鸿山,群山环抱,林泉秀美。嵩岳寺大塔巍然矗立,显得寺院更加古朴壮丽。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嵩岳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8月1日,嵩岳寺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嵩岳寺原为北魏皇室离宫,后改为佛寺。明傅梅《嵩书》记载,闲居寺建于北魏永平年间(508—512年),诏冯亮与僧暹及河南尹甄琛视形胜处创建。又据唐李邕嵩岳寺碑记载:“嵩岳寺者,后魏孝明帝离宫,正光元年,傍闲居寺。……隋仁寿一载(601年)改嵩岳寺。……十五层塔者,后魏所立也。”清景日昣考证,不仅离宫创建于北魏宣武帝,寺院也改在此时。《纲目》载:“永平二年(509年)冬十一月,魏主亲讲佛书,作永明闲居寺,时佛教盛于洛阳,沙门自西域来者三千人,别立永明寺千余间处之,令处士冯亮于嵩山立闲居寺,极岩壑土木之美,则是宣武帝已立为寺,而明帝始傍其名。”据以上几说,此寺当建在北魏永平元年(508年)至正光元年(520年)之间,距今亦有1590多年。
嵩岳寺在北魏和唐盛极一时,后历代虽有修葺,其寺貌僧侣人数每况愈下。当时最兴盛的情况,按唐李邕《嵩岳寺碑》记载:“广大佛刹,殚极国材,济济僧徒,弥七百众。落落堂宇一千间。……十五层塔……,拔地四铺而耸,凌空八相而圆,方丈十二,户牖数百。其东七佛殿者,曩时之风阳殿也,其西定光佛堂者,瑞像之戾止……
南古塔者,隋仁寿二年置舍利于群岳焉。后有无量佛殿者,诸师礼忏诵念之场。则天太后护送镇国金刚铜像置焉。逍遥楼者,魏主之所构也。食堂前古铁钟者重千斤,函二十石,正光元年寺僧所造也。西方禅院,魏八极殿之余址也。南有辅山者,古之灵台也。中宗诏于其顶,为大通秀禅师造十级浮图。”可见北魏原建有风阳殿、八极殿、逍遥楼等建筑。又经隋唐增建有塔东的七佛殿,塔西的定光佛堂,塔北的无量寿殿,以及西方禅师浮图等,这些建筑多为皇室所立,实为富丽豪华。这里流传着岳神受唐永淳时元珪之命“北树东移”的故事。
1965年登封县文物保管所重修山门,加固塔基。1982年,省外事办公室投资17万元,由省古建队对寺院进行了整修。搬迁居民四户,学校一所。新筑围墙134米。落架重修大殿、白衣殿、伽兰殿三座,168平方米。拆除原有山门,新建山门3间,形成两进院落,复立旧碑10余通。使新旧寺院成为统一整体。1980—1986年由国家文物局投资、河南省古建研究所承担修复任务,由登封县文物部门协助,完成了嵩岳寺塔复原及其天宫、地宫出土器物的整理、研究工作。
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砖塔之一,结构和造型都有独特风格,富有创造性,历经近1500多年,塔形未有变动,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罕例,是一座很有研究价值的古代建筑。
嵩岳寺塔为单层密檐式砖塔,塔的平面为十二边形,塔整个外形呈现圆的和抛物线,不仅具有巍峨挺拔之雄,而且具有婉转柔和之秀,设计艺术水平极高。嵩岳寺塔高39.8米,底层直径10.6米,内径5米余,壁体厚2.5米。塔之外部,由基石、塔身、15层密檐和宝刹组成。基台,随塔身砌作十二边形,台高85厘米、宽160厘米。
塔前砌长方形月台,基台以上为塔身,高359厘米,塔身中部砌一周腰檐,把它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素壁,四面辟门。上部为全塔最好装饰,也是最重要的部位。东、西、南、北四面与腰檐以下通为券门,门额做双伏双券,其面作尖拱形,拱尖饰三个莲瓣,券角饰有对称的外券旋纹,拱尖左右的壁面上各嵌入石铭一方,字多剥蚀。十二转角处,各砌出半隐半露的倚柱一根,外露部分呈六边形。柱头饰火焰宝珠与覆莲,柱下砌出平台及覆盆状柱础。除辟门之四面外,其余八面倚柱之间,各造佛龛一个,龛下部有基座,正面两个并列的壶门内,各雕一蹲狮子,全塔共雕16个狮子。塔身之上,是15层叠涩檐,叠涩檐间的塔壁上均辟有门窗。
每面正中砌筑板门二扇,门上皆有尖拱门楣,楣角呈卷云形。多数门楣下施有垂幔,有的两扇门板紧闭着,有的则一扇稍开。门两边各辟一“破子棂窗”,每窗多为四根窗棂。唯有第10层因壁面狭小,仅一门一窗。密檐之上,为塔刹,通高474.5厘米。自下而上由基座、覆莲、须弥座、仰莲、七重相轮及宝珠等组成,皆为青灰条砖平顺垒砌后砍制而成。全塔外部,都敷以白灰皮装饰。该塔全部是用青砖和黄土泥垒砌而成,青砖的体积很小,但质地细密坚固,历经近1500年风雨侵蚀而不酥不碱,坚韧如初,确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建筑大师梁思成曾向中央政府开列一份必须重点保护的文物清单,根据重要程度,梁思成在其前面分别标上五个圈、四个圈、三个圈……而在嵩岳寺塔前赫然标上了五个圈。
20世纪30年代,建筑学家刘敦桢到嵩岳寺塔考察后,在其《河南省北部古建筑调查笔记》中说:“后来的唐代方塔,如小雁塔、香积寺塔等均脱胎于此……”
2018年9月,《中伊建交60周年纪念邮票》正式发行,邮票图案设定为伊拉克巴别塔与登封“天地之中”嵩岳寺塔,由伊拉克邮政发行。
郑州郑东新区CBD地标性建筑“千禧广场”的设计灵感就来自于嵩岳寺塔。“千禧广场”主楼曲线与“嵩岳寺塔”吻合,建筑平面布局与古塔平面神似。
寺内碑刻有八棱石经幢一通,幢身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字样,无年款。塔北有石狮一对,高60厘米,已残;在大雄殿甬道两侧,有石函一具,高1米,四面雕天王神怪线刻画。座四周线雕塑12伎乐人。此三件石柱在艺术风格上,均为唐代作品。塔西300米山坡上有大历四年(769年)徐浩书《唐敬爱寺大证禅师碑》一通,碑高1.96米,厚0.25米,宽0.96米,碑顶又高0.84米。碑尚完整,字迹清晰。塔院围墙内壁上镶嵌有唐代《萧和尚塔铭》,宋崇宁元年《嵩岳寺感应罗汉洞记》残石两方,另有清代碑碣多通。这些石刻碑碣为研究此寺的历史沿革提供了参考资料。
寺内有古柏、古槐和古银杏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