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温州,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不是“炒房团”就是江南皮革厂。其实,如果你愿意抽点时间,抛去成见,来温州转转,会看到一个除了“小桥流水人家”之外的别样江南。
尽管温州依山傍海,但其旅游业在不乏名山大川的国内实在是没有什么存在感。所幸,还有“三山五岳”中的“三山”之一——雁荡山压轴。著名的“明代旅游博主”徐霞客就曾来过三次雁荡山,雁荡山水之魅力,可见一斑。
作为一个一直未去过雁荡山的“假温州人”,兜兜转转,机缘巧合之下,今年八月,在利奇马台风过境之后,我总算等到雁荡景区全面恢复开放,循着徐霞客当年的足迹,亲身领略了台风之后的雁荡山。
关于交通:
- 动车。可买到雁荡山站的动车票,出站后就会看到开往雁荡景区的大巴/公交。此次我选择动车出行,从温州南站到雁荡山,半小时即可到达,很方便。
- 汽车。温州市区汽车南站有直达雁荡山的汽车,车程约1.5小时。
8月21日上午,我到达雁荡山,刚出动车站,就看到Y1旅游巴士,车上显示“免费接送”,我当时还感慨景区交通之人性化,后来才知道这是因为台风后景区处于恢复阶段,8月23日之前,旅游巴士免费。
(注:景区正常运行期间,开往各景点的旅游巴士票价40元/人,有效期24小时,可将游客接送至灵峰、灵岩、大龙湫等景区。)
第一站:灵岩景区。
原本想要直奔大龙湫而去,奈何等车去大龙湫的人太多,我便很随性地改变计划,坐上人较少的去往灵岩景区的车。
台风之后,灵岩景区仍在恢复阶段,卧龙谷、龙鼻洞等景点都暂时没有开放,不过我对卧龙谷的玻璃栈道兴趣也不是很大,倒是觉得可以在一睹大龙湫风采之前先去感受一下灵岩景区内的小龙湫。(P.S. 我到了之后才发现原来8月23日之前,雁荡山景区由于还在恢复阶段,所有景区门票都免费,也是很有诚意了。不过由于台风刚刚过去,有些地方都还在整修,最近这段时间若是前往游览,请做好心理准备。)
小龙湫
小龙湫瀑高70米,其高度差不多只有大龙湫的一个零头(大龙湫瀑高170米),不过藏在山谷之间,一眼看去甚是秀气。
在蓝天的相衬之下,小龙湫更有小家碧玉之感。
"两峰南坳,轰然下泻者,小龙湫也。"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第一次来雁荡是1613年的农历四月,当时他正赶上雨天,所以小龙湫水量较为充沛,因此在他笔下,小龙湫有“轰然下泻”之势。与之相比,我所看到的小龙湫要显得“收敛”文静许多,远远看去,这涓涓细流像是悬在崖间的一条细绸,相当婉约。
看了小龙湫之后,我对自己说:毕竟这只是小龙湫嘛,大龙湫应该会壮观很多的吧。
抱着这样的期待,前往下一站:大龙湫。
从灵岩到大龙湫,按理说应有直达的旅游巴士,但是台风过后,公路有部分坍塌,因此接驳车只能将乘客送到特定的路段,乘客下车后需要再步行一两公里至方洞路口,再搭乘巴士前往大龙湫。
台风后,坍塌的路面。投入整修工作的工人们很辛苦。
虽然正午烈日相当灼人,但是忽略毒日不计的话,慢慢看沿途的风景也是额外的收获。
蓝天白云大马路
沿途看到的起伏山貌
雁荡山景区的妙处体现在“不必爬山,即可看山”,与挑战体力的华山、泰山或黄山相比,在这旅行基本上不怎么消耗体能,就可以看到很美的山水风景(当然如果你想要和当年的徐霞客一样挑战人类极限爬上龙湫之顶的话,那就另当别论)。进入大龙湫景区之后,沿着溪流慢慢散步,没多久,就能看到剪刀峰。
“沿涧深入,约去灵岩十余里,过常云峰,则大剪刀峰介立涧旁。”(《徐霞客游记》)
大剪刀峰,裁云剪雾。
再爬十几分钟的山路,就到了大龙湫。
穿过林立的树木,走到游客聚集处的时候,我还纳闷:大龙湫在哪呢?
一偏头,发现大龙湫就斜挂在崖间,若隐若现,不仔细看的话,我一下子还真没注意到——哦不,这不是我想象中的大龙湫!
在观瀑亭前看到的大龙湫
当年徐霞客第一次来到大龙湫之下时是这样形容它的:“龙湫之瀑,轰然下捣潭中,岩势开张峭削,水无所着,腾空飘荡,顿令心目眩怖。”
一般来说,夏秋季节降雨量大,尤其是梅雨世界,连日阴雨,大龙湫大概六七月份的时候最有排面。徐霞客第一次来这时是1613年农历四月,遇到的大龙湫算是其一年之中水量中等偏上水平。
我特地挑了个雨量充沛的夏季来,结果,到了之后,发现大龙湫它其实就是我刚刚看到的小龙湫的加长版。也罢,台风之后,可以理解。后来,我在青旅遇到一个今年七月刚来过大龙湫的妹子,她给我看了她当时拍的大龙湫视频,那才是我想象中的“如雷鸣般下泻”的瀑布。可见,有时候看风景,也是需要天时地利的机缘。
虽然内心有些落差,但是走近一些后,我又发现水势比远观时要汹涌一些,从悬崖上飞流而下的瀑布砸到池子里,形成如龙一般的水沫。
瀑布落入潭中,化为“水龙”。
如果你没有被飞溅的水珠淋湿,那就是你离得还不够近。
瀑布之下,碧水清澈。
“潭上有堂,相传为诺讵那观泉之所。堂后层级直上,有亭翼然面瀑。踞坐久之,下饭庵中。”(《徐霞客游记》)
此处应该是徐霞客所指的诺讵那堂,如今早就改建,作为游客休憩和党支部活动处。
诺讵那,唐代僧人,被称为雁荡的开山祖师(此处存疑,历史上关于雁荡的开山祖师,亦有其他说法)。
诺讵那堂之上的观瀑亭。
观瀑亭之下,徐霞客与雁荡的渊源介绍。
当地村民摆摊售卖的一些当地特产,包括龙湫背茶、青草豆腐和木莲冻等等。
当年徐霞客来雁荡的时候,曾投宿与大龙湫有四五里地之遥的能仁寺。
从大龙湫出来,虽然没有直接到能仁寺的车,但我看地图显示能仁寺也不远,就搭旅游巴士在三官舍站的桥头下车,往能仁寺走。
沿途的田园人家,颇有古趣。
走了一公里左右,就到了能仁村。能仁寺就在村口不远处。
通往能仁寺大门的小路,小路一侧不远处就是燕尾瀑。
能仁寺的侧门。
寺内空寂无人,我在里面走了一小圈,才看到一个僧人抱着棉被慢慢往寺内走。
在能仁寺,能充分体会到什么叫“开门见山”。寺庙被群山环绕,空气新鲜,非常幽静,只能听到风声和鸟鸣。
离开能仁寺时,已是午后四五点,我决定去灵峰景区转转。
灵峰景区平日售票分为日景与夜景两种,票价都是45元/人。日景美,还是夜景美?不同人的选择不一样。我遇到的一个景区工作人员说她觉得灵峰日景比较美,夜景没什么意思。
“晚上过去黑摸摸的,没什么好看的呐。”她如是说道。
我感受了日景和夜景之后,觉得日与夜确实各有其趣,灵峰夜景比较需要有想象力或导游,如果没有任何联想或者导游的引导的话,可能会觉得灵峰夜景很无趣,但如果有讲解的话,夜景看看也无妨,但不宜期望过高。如果时间有限只能选择一种的话,我个人会推荐日景,更开阔明朗一些。
“由右麓逾谢公岭,渡一涧,循涧西行,即灵峰道也。”(《徐霞客游记》)
台风过后,溪涧干涸,只有这一小潭碧水让人想象台风之前的“水长而美”。
观音洞
“危峰乱叠,如削如攒,如骈笋,如挺芝,如笔之卓,如幞之欹。”徐霞客如此描绘他在灵峰看到的奇峰怪石。
这大概就是徐霞客所说的“如骈笋”之峰。
看出“犀牛望月”了吗?
暮色之中的夫妻峰
面对大自然,人类发挥出来的想象力也是很随性。
雁荡之行的第一天就此落下帷幕,虽然与四百年前的徐霞客相比,这只是走马观花的匆匆一瞥,但亲身到达雁荡,就更能体会到当年徐霞客对游历山川的真挚热爱。在那个车马不便的年代,不畏艰险地徒步游历山川,真的是要发自内心地热爱行走与探索的人才能做到。
四五百年过去了,故人留下的痕迹早已莫辨,然而书写与记录却可以让后人怀想当年行者所见的山川风貌与彼时心绪,从这一点来说,徐霞客与他所写下的游记,就如时间汪洋中的锚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