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泰安市境内,它是中国的正统神山,自远古时期就有着中华历代贤能的最高领导者来泰山“封禅”的传说、文字记载和历史遗迹。自上古炎帝、黄帝开始等古代君王都要来封禅泰山,祭祀、沟通天地,祈福百姓,福佑天下。可以说泰山一直是寄托着君王及百姓美好的愿望,保佑中华大地的神圣之山。
泰 山 所 有 的 名 字
从古至今,泰山的名字有很多,“大山”、“太山”、“岱山”、“泰山”、“岱岳”、“岱宗”,都是泰山的名字。即使是单个的“岱”字也是单指泰山本身,而在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里收录的9353个汉字中,单个字指代一座山的,只有10个左右,泰山的“岱”就是其中之一。
泰山在最早的文献记录被称为“岱”,出自于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尧典》(成书约公元前500年),“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意思是,舜在当年的二月,东巡视诸侯,到达泰山,在泰山之巅烧柴沟通天地,视察各地秩序,接受诸侯的拜见。
“岱”:“岱者、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意思是说:"岱,代表着生长,象征着阴阳融合,万物的开端。"而泰山在中华五岳中就是东岳,山处东方,东方,五行中主木,万物生发,太阳升起,生机之地,所以泰山为五岳之首,也就是岱宗,岱岳。
“泰山、太山”这个名字的文字记录,最早见于《诗经》(约公元前1100年—500年),所谓“泰山岩岩,鲁邦所瞻”,意思是泰山雄伟,支撑天地,是鲁国人所瞻仰的。古鲁国就在泰山之南,都城在曲阜,孔子的出生地。
从今日的卫星遥感地图就能看出,泰山矗立在华北平原地带,方圆数百里尽可望见。遥想春秋鲁国人们在田间劳作,劳顿之中抬眼北望,即可看到高耸泰山如天然屏障阻挡着齐国,阻挡着冬日的寒风,也阻挡着黄河的水患,给鲁国国民带来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
“泰”字,通“太”,有安定、安宁、通达的意思。而“太”字,通古时“大”字,是极大与极小的组合,象征中国太极中的阴阳和谐的样子。也就是老子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万物”,此中的二即是指阴阳。即“泰”“太”字。也就是泰山是万物之始的另一种表达。而泰山今日所属的泰安市的名字大概也就是来源于此吧,“泰山安,则天下安。”泰即安定。
“泰”在《说文解字》中意为水在手中流过,顺滑,洗净双手意思。笔者认为这是形容一个人安全过河的样子,上图第一个字即是一个人跨过河流,而第二个小篆“泰”字是一个人将树木砍倒做成木桥过河的样子,虽然浪费了体力做桥,但无需进入河中涉险,还在河上架起一座通达的桥梁。第三个隶书泰字沿用至今,如果留意看,将今天的“泰”字拆分,“三人水”包含了易经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的融合。
笔者认为“泰”字,最早的出处应是来源于《易经》中的第十一卦“泰卦”,“小往大来,吉,亨。”即上坤下乾,地在上,而天在下,象征着阴阳的对立交融,万物安定发展。
此“泰卦”表现的就是天地初开的时候,即清者上升,而浊下降的样子,阳升阴降,阴阳融合而生万物。“泰卦”的泰字也是暗合了泰山为万物之始的意思。
而另一个中华上古传说,世界的开端,盘古开天辟地,让清者上升成为天,浊者下降成为地,盘古死后他巨大的头部就化作了泰山。这传说也是印证着泰山是世界万物的源头,阴阳交融之地。
泰山在古代如何发音呢?
文字随着时代不断在变迁,对于文字的发音也一样在变,但是“泰山”二字的发音可能是个意外。
客家话,作为在中国目前最古老的古汉语发音语系之一,在它的发音中“岱”、“太”、“大”、“泰”字完全就是一个读音,就是“Tai”四声的发音,参照这几个字在古代中就是通用的。再参照汉代《说文解字》的“岱”发音注解,“从山。代聲。徒耐切。”也为“Tai”四声,而“大”的发音注解为“徒蓋切”,也读为“Tai”。所以,自汉代历经约2000余年,泰山的发音依旧没有改变,可以想见,极有可能泰山的发音自远古时期就是如此,即为“Tai ”山。
在数千年前,中华文字尚未成型,泰山海岱地区部落的人祭祀神明就会来到这座海岱夷人地区最高的山,人们称这座神山为“大山”;后来文字出现,人们发现有很多高山,如何将“大山”区别,于是就创造了“太”,“岱”、“泰”等不同字形来指代神山泰山。
但虽然字形改变了,但发音未变,即皆为“大、太、岱、泰(Tai )”山。人们提到泰山就是要来此中华圣山祈福,或福佑天下大家,或福佑个人小家。
所以,泰山之所以称之为泰山,也就是从古至今中华大地上的华夏民族对泰山的美好愿望和敬仰,将泰山视为世间万物的起源之地,沟通天地人神的神圣之山。
从古至今,一代代的华夏子孙来到泰山,登上泰山遥望天地四极。祈福“大山”、“岱山”、“太山”、“Tai Shan”、“泰山”、为中华大地带来平安安定,风调雨顺,国家昌盛,小家幸福,天下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