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介绍

梁建英个人简介 齐鲁时代楷模:巾帼女杰追梦“中国速度”

时间:2024-01-23 16:09:50  作者:大众日报

9月20日晚,“齐鲁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举行。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主任、高铁列车技术专家梁建英“齐鲁时代楷模”称号。

【人物介绍】

梁建英,女,汉族,1972年4月生,山东高密人,中共党员,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国家“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梁建英是中国高铁领域技术领军人物,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国家“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高速动车组技术专家。

【人物事迹】

缔造世界“第一速”, “让自己成为巨人”

1995年,从同济大学毕业的梁建英,被分配到中车四方股份公司。那时起,她成为一名铁路列车设计师,开始了和中国铁路事业的不解之缘。

2004年,国家发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正式拉开发展高速铁路的大幕。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引进时速200公里动车组,开始高速动车组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梁建英深刻地感触到,产品可以买来,但技术创新能力是买不来的。

2006年,中车四方自主研制时速300公里高速动车组,梁建英担任项目主任设计师,第一次亲手设计高速列车。

高速动车组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一列动车组光零部件就有五十多万个。从时速200公里到时速300公里,速度提升的背后,是无数道需要跨越的高难度技术门槛。

“巨人的肩膀不好站,必须让自己成为巨人才行!”梁建英带领研发团队从关键技术研究到方案设计,从仿真分析到试验验证,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每天“早八晚九”,没有节假日成为生活的常态。梁建英记得,那段时间连年幼的女儿都无暇顾及,每天下班回家,女儿已经睡下,早上往设计室赶时,女儿还未起床。 有一天,女儿打电话给她,“妈妈,我想你陪我吃一顿饭”,梁建英心里很酸楚,但她没有时间。

2007年12月,梁建英团队成功突破空气动力学、系统集成、车体、转向架等关键技术,国内首列时速300-350公里动车组成功问世。一天晚上,女儿用稚嫩的童音指着电视上飞驰而过的动车组高喊“妈妈,你的车!”梁建英说,那时,她的心中有自豪感和成就感,也有对女儿和家庭的愧疚,“但却无悔”。

2008年,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全面自主创新,研发CRH380A高速动车组。梁建英再挑大梁,担任主任设计师。 CRH380A最高设计时速达380公里,是当时世界设计运行时速最高的动车组。这个速度等级,世界上也没有先例可循。

为了摸透动车组在高速运行条件下的动态行为、性能和规律,梁建英带领团队开展海量的科学研究试验。她们奔赴全国各地试验,时而感受北国的数九寒天,时而体验南方的酷暑闷热。试验的日子,每天凌晨四点就开始准备,白天跟车十多个小时,晚上还要整理当天试验数据,制定第二天的试验方案,没睡过一个饱觉。

一次线路试验,列车停在野外,梁建英跳下车检查车辆状态。由于连日劳累,就在弯下身体查看车轮时,突然腰无法动弹。为了不耽搁进度,她坚持“必须看到试验结果”,忍着疼痛等到第二天凌晨试验结果出炉,与试验人员沟通,提出试验改进方案。

在梁建英的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广袤的国土、巨大的客流量、复杂的地貌、国家的支持,旅客的期盼,你不做到世界最好,对不起这个国家和时代。”

就是这样,她带领团队在京津、武广、郑西高速铁路完成了累计长达两年的线路试验,历经450多项仿真计算,1050多项地面试验,2800多项线路试验,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

2010年,CRH380A成功问世。同年12月,在京沪高铁先导段,CRH380A跑出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中国速度”震惊世界。

攀登新高度:“复兴号”树立新标杆

俗话说,搞科研就像跳高,跳过一个高度,又有一个新的高度在等着你。

2013年,“复兴号”动车组研发项目启动,中国高铁又开启了新的征程。梁建英瞄准了高速列车技术的新高峰。

为了实现“复兴号”的技术升级,梁建英带领团队殚精竭虑、精益求精。

为了拿出性能最佳的车头,她们设计了46个概念头型,从中反复比选,实施了23个工业设计方案,再遴选出7个头型,进行海量的仿真计算和试验,当最终方案出炉时,车头的数据打印成A4纸足足堆了1米多高。

当时CRH380A动车组车厢内的噪音指标已经非常优异,比国外动车组都要低。梁建英团队定下目标,要在“和谐号”的基础上再降低3分贝以上。别看小小的3分贝,在有限的空间和重量的约束下,哪怕降低1分贝,也是极大的技术难题。她和团队在实验室进行了长达1年多的试验,光对不同材料和结构的隔音试验就做了3000多次……

2015年6月,“复兴号”动车组样车下线并开始试验。梁建英和研发团队从铁科院环形试验基地到大同线、哈大线、郑徐线,研发人员跟车跑遍了大江南北,经历了严寒酷暑。每天凌晨五点开始整备,白天跟车试验十多个小时,晚上分析试验数据直到深夜11点,每天留给大家休息的时间不超过六小时。最热的时候,“焖”在四十多度的车厢里试验;最冷的时候,蹲守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雪地里。

“复兴号”从样车下线到最终定型,一共做了2300多项线路试验,试验里程达到61万公里,相当于绕着地球赤道跑了15圈,耗时整整一年半。

当“复兴号”震撼问世时,整车阻力降低了12%,噪音降低了4-6dB,平稳性指标达到优级……一项项先进的指标,标注了中国高速列车的新高度。

2017年,“复兴号”正式投入运营,并于9月在京沪高铁以350公里的时速运营,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

2016年梁建英带领团队又开始一项新的技术攻关,研制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为了突破关键技术难题,从项目启动到成套系统装备下线,梁建英团队历时5年自主攻关,历经1680余项仿真计算、4250余项地面台架试验和500余项线路试验,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2021年7月20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

搞科研是很苦的,梁建英坦言,在研发中遇到难题和失败时,也会感到焦虑,甚至沮丧。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哪怕验证一个小小的技术方案,达成一个小的技术指标,取得一点点的进展和突破,都会成为她们的慰藉和支撑,有时一个很小的成功就能让她们兴奋很久。“这种感觉就像小时候终于做出了非常难的数学题,非常有成就感。挫折后的柳暗花明,失败后的苦尽甘来,这种满足感,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梁建英说。

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总工程师、技术带头人直到现在的“国字号”的技术研发负责人,梁建英说,自己能走到今天,是赶上了国家高速铁路事业发展的好时机,是机遇让她有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是团队让她获得了攻坚克难的力量。“中国高铁发展到今天,不是一人之功,也不是一个系统和一个专业之功,而是这个行业相关的所有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梁建英说。

梁建英这样描述自己的女性身份——我们的肩膀或许并不强壮,但我们的智慧与毅力并不输于旁人。在生活中,我们努力扮演好女儿、母亲和妻子的角色,但有愧疚;在工作中,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好本职工作,将自己的才干淋漓尽致地挥洒出来,我们无悔。

如今,由梁建英及其团队亲手设计制造的动车组已经让全世界领略到中国“智”造的力量。

创新的脚步从未停下。今年初,梁建英担当了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在这个国字号的研发试验机构中,梁建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她说要带领团队担当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我们这个行业的每一个人对高速列车都是存有梦想的,我们都希望能够把自己的知识、经历放到这个事业中去,用自己的双手去设计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高速列车。”如今,梁建英与她亲手设计的高速列车一同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飞驰着,“未来,我们希望能为大家带来更美好的出行生活。安全、快速、舒适、便捷、智能、绿色的列车,这是每一个轨道交通装备设计师的梦想,我想,这也一定能成为推动我们实现强国梦的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