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介绍

心理学大师介绍 | 认识心理学家米勒生平

时间:2024-05-16 08:40:05  作者:心因可测心理咨询室

米勒

乔治·阿米蒂奇·米勒(George Armitage Miller),1920年2月3日-2012年7月22日),美国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7月22日是米勒逝世的第10个纪念日。

人物经历

1920年,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查尔斯顿,以后也成为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1937 年,进华盛顿大学,次年转学进亚拉巴马大学,主修语言学。

1940 年,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获理学硕士学位。由于他在校期间曾参加过心理学的讨论会,因而对心理学感兴趣,是故毕业后应母校之聘担任普通心理学讲师,每周任课 16 小时,重复教授同一科目 16 次之多。就这样使得未曾专修心理学的米勒,在“教学相长”的情况下进入心理学领域。

1942 年,他接受该校资深心理学教授建议,到哈佛大学进修。

进哈佛大学后,他进入该校心理声学实验室,

1946 年,即以心理声学研究为题,从事有关军用雷达电话系统方面的研究,获得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

1948 年,应哈佛大学之聘担任助教授,讲授语言沟通方面课程。

1950 年,为研究语言沟通的数理理论,曾专程赴普林斯顿大学高级行为科学研究所做访问学者一年,次年再进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研究。

1955 年,晋升为哈佛大学副教授,三年后升为正教授。

1956年,发表研究报告《神奇的数字 7 +/- 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之后才发表于《心理学评论》(The Psychological Review)。

1958 年,任该校高级行为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1960 年,与另一著名认知心理学家 J.布鲁纳联合成立哈佛大学认知研究中心,同年,出版《计划与行为的结构》一书概述了他们的认知心理学的概念。,书中他用“TOTE”四个字母来表示人在处理信息 时,其行为是有结构的,是按计划进行的。这四个字母的整个意义是测试 - 操作 - 测试 - 停止(Test - Operate - Test - Exit)。

1962 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3 年,任牛津大学研究教授。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1971 年,当选美国哲学会主席。

1971 年,获实验心理学会华伦奖章。

1976 年,获美国语言听力学会杰出服务奖。

1968-1978 年,他任纽约洛克菲勒大学实验心理学教授,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79 年,赴普林斯顿大学执教,任詹姆斯·麦克唐纳心理学教授。

1982 年,获纽约科学院行为科学奖章。

1986 年,米勒与哈曼(Gilbert Harman)共同组建了普林斯顿大学认知科学实验室。

1990 年,退休后任荣誉教授。

1985-1994 年,在语言学领域,由于政府机构对机器翻译的兴趣,米勒以负责开发英语的语义网络WordNet著称。(WordNet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语言研究工具,旨在模拟人类语言记忆的组织。)

1991 年获美国最高荣誉的科技奖 - 美国国家科学奖。

2003 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心理学终身贡献奖。

主要贡献

1.生物反馈

米勒是生物反馈研究的先驱,并因此闻名。生物反馈(biofeedback)是一种运用仪器(通常是用电子仪器)通过视觉或听觉信号,揭示人体内部正常或异常活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操纵那些在其它情况下意识不到或感觉不到的生理活动,从而使人感受自己的生理信息,然后学习去控制它们。

生物反馈技术最早是根据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而发展起来的。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学者雅各布森在指导病人进行渐进性放松训练的过程中发现,利用肌电监测病人肌电活动,并让病人从肌电活动水平上了解自己肌肉紧张和放松的程度,可以帮助病人较快地进行肌肉放松。60 年代开始,由米勒根据操作式条件反射学习理论,首先在动物身上进行内脏反应训练的实验研究,于 1967 年首次获得成功,从而创立了一种新的治疗技术,即生物反馈治疗。过去的学习理论一直认为,内脏的活动比如心跳快慢、胃肠蠕动是无法通过学习加以控制的。

米勒所创立的生物反馈技术第一次打破了这一传统观念,通过生物反馈的方法,可以控制由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的心脏、血管、胃肠、肾脏和各种腺体等内脏器官的活动,因此生物反馈又成为称为“内脏学习”。在这种研究的推动下,生物反馈训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曾一度风行美国。20 世纪 70 年代,生物反馈训练开始被应用于竞技体育之中。现代生物反馈技术与放松训练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的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得到广泛应用和受到欢迎。

2.信息编码理论

米勒强调重新编码将信息重组成更少的单位,每个单位有更多的信息。这是人类思维过程的一个中心特征。重新编码增加了一个人可以有效处理的数据量,并有助于克服七项信息处理的限制。

由于电脑的资讯处理功能,以信息处理论为基础的认知心理学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产生萌芽。

米勒在讯息记忆上的研究成就,为新兴的认知心理学提供了理论的证据。当时的心理学家虽然已将讯息处理的历程大致区分为感官记忆(sensory memory,2 秒以下)、短时记忆(short - term memory,15 秒以下)及长时记忆(long - term memory),但短时记忆的性质及其重要性,则是在米勒 1956 年发表研究报告《神奇的数字 7 +/- 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之后才被确定的。

他的主要观点之一就是信息编码的概念。他认为编码最简单的方式是将输入信息归类,然后加以命名,最后储存的是这个命名而非输入信息本身。编码是一个主动的转换过程,对经验并非严格地匹配,因此编码以及之后的解码往往会导致错误发生。

3.计划与行为

为了解释人在接触到信息(亦即刺激)时如何处理而变成他的知识,米勒与其同事在1960年出版《计划与行为的结构》一书,书中他用“TOTE”四个字母来表示人在处理信息时,其行为是有结构的,是按计划进行的。

这四个字母的整个意义是测试-操作-测试-停止(Test-Operate-Test-Exit)。试举进浴池洗澡的过程说明其意义。

浴池放好水之后,先用手测试水温是否适合;如发现太冷(或太热),即操作龙头加放热(或冷)水;操作后再行测试,如觉得水温适当,处理水温的问题即告停止。

当然,米勒所说的TOTE所指者只是行为结构中的一个单元而已。复杂的连续性行为,那就需要多个单元连续使用才能处理完毕,这时候TOTE就变为:测试-操作-测试-操作-测试-操作……测试-停止。米勒《计划与行为的结构》一书中TOTE的观念,后来在信息处理论中,将人接受信息后的处理历程解释为:刺激(信息)→感官记忆→选择性注意→短时记忆中心理运作→复习→长时记忆中分类组织后永久储存。虽然米勒的TOTE观念只是人类吸收知识的假设,但其假设后来经过认知心理学实验研究之后,证明他的假设是正确的。

社会评价

自米勒的研究之后,短时记忆才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成为特别受到重视的主题。他为以信息加工理论研究记忆开创了道路,自此出现了一系列对记忆错觉的定量研究。他的语言与交际(1951年)和计划与行为结构(1960年),被认为是具有影响力的书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