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爱看相声,有些名字大众也耳熟能详,比如赵本山和郭德纲。
而两人之间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洛桑,是他让赵本山蒙冤多年,是他让郭德纲引以为戒,然而这样的“大人物”如今是越来越少人认识了。
这个藏族名字也逐渐销声匿迹,而在洛桑离去的那晚,酒局中到底发生了啥?为何会让赵本山“蒙冤”多年?
一、天才洛桑是谁?
1994年,洛桑和中国著名相声演员、中华全总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尹博林,在《曲苑杂谈》中共同表演相声节目《洛桑学艺》。
洛桑在舞台上表演的是一个不显山露水的藏族学生,实则身上十八般武艺,无师自通的他让身为老师的尹博林愁眉苦脸,让全场观众哄堂大笑。
博平有这么一句话:“这演员呐,他就得装男像男,装女像女,演什么像什么。”
“京中有善口技者”说的就是洛桑,他的模仿能力极强,能够模仿打斗声和人声,例如赵本山、李阳、希特勒的声音。
除此之外,他还能模仿小号、长号、架子鼓……通通不在话下,他一个人就是一个乐队。
节目仅有五期,却给观众带去了很多快乐,成为了那个年代印象深刻的美好记忆。
师徒俩红遍了大江南北,接到多地的演出邀约,两人的热度不断攀升,给当时相声界带去了猛烈的冲击。
看过节目的相声大师马季也对洛桑赞不绝口,对评价他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平时聪慧过人的藏族青年,这回却呆头呆脑的,直言听不懂,气的马季老师亲自给他解释了一遍。
天资固然重要,但习惯能左右人生。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好吗?你现在工作很忙吧,你好吗?”
台上演出的洛桑声情并茂地唱着李春波的《一封家书》,唱到情深之处几近落泪。
到了1995年国庆假期,功成名就的洛桑,终于有机会将远在千里迢迢之外的父母接到北京游玩。
尹博林得知徒弟的父母要来北京,专门去商场买了个带视频功能的翻盖相机,想帮徒弟将他们一家人团聚的时刻记录下来。
10月2日,洛桑携父母拜访了自己的恩师,一群人还去KTV唱歌、打牌,洛桑与母亲合唱了一首《康定亲哥》,情到深处,他还亲了母亲张瑞宁的脸颊。
等到白天的聚会结束,又有朋友盛情邀约师徒俩一起去酒局喝两杯,洛桑便让父母先回家,自己和师傅前往西直门,赶第二场去了。
酒局上,除了平时深交的朋友和工作中见到的同事,还来了两名会说中文的外国人。
当时的洛桑盛极一时,酒桌上必然有不少酒友对他溜须拍马,酒精上头的洛桑很是受用。
在尹博林向外国人介绍自己的爱徒时,这两个外国人却傲慢无礼,挑衅说:“我根本不认识他。”
这一句话打断了酒桌上愉快的氛围,有的人见状赶紧出来打圆场,洛桑内心虽不愉快,但也没有对外国人做出什么不友好的举动。
随便喝了几杯闷酒后,不被尊重的洛桑直言要走。
尹博林看他走路摇摇晃晃,一边阻拦,一边劝他,“等酒醒了再开车回家吧。”
可年轻气盛的洛桑依旧坚持,恰好这时他的BB机又响了起来,他担心家中父母有事,便不顾师傅的阻拦,愤然离去。
那个年代人们对酒驾没什么概念,连“酒驾”这个词都还未出现,直到2004年才有了明文规定,2011年酒驾正式入刑。
那天晚上,除了尹博林,没有人劝过洛桑酒后不要开车。
一无所知的父母还在家中为洛桑收拾行李,因为第二天他就要前往香港演出,等父母安排好了一切,洛桑还迟迟未归。
一直等到半夜12点,一通电话打了进来,他们以为是儿子来电,于是马上接通了,他们有很多想问的话还未说出口,就被电话里的声音打断。
这居然是来自警察的电话。
洛桑从酒席上离开后,就发动了汽车启程回家,深夜的马路空旷,洛桑车速不减。
深夜11点,当他开到了北京西三环时,道路中央停着一辆出故障的大卡车。
西三环有三条主路,这辆大卡车偏偏要停在路中央,不仅没有打危险报警闪光灯,周围还未放置任何警示牌。
喝过酒,未能快速反应的洛桑直接就驱车撞了上去。
两车相撞就在转瞬即逝之间,巨大的轰鸣声划破了寂静长夜,车毁人亡。
这位原有大好前途的后起之秀永远定格在了27岁,父母将他的骨灰从康定高山上迁葬到四川青城山,在他的墓碑上刻下“永远的洛桑”,希望常年远行的儿子能离自己近一点。
二、赵本山和郭德纲招谁惹谁了?
离奇的是,洛桑离世后,只知道洛桑遭遇过车祸的人们却在传这是一场阴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有人嫉妒洛桑红的发紫,觉得他影响了自己的地位,所以痛下杀手。
十多年过去了,在《洛桑学艺》的视频下,还有这样的言论,“我那个时候听说太出名被某名人故意害死的。”
而那个名人,正是——赵本山。
赵本山作为洛桑的前辈,在那个年代早就红透半边天,地位稳如泰山,但因为两者同是喜剧演员,他们是前后辈,也是竞争对手。
同时,洛桑在1994年混的风生水起,还获得了中国曲艺家协会颁发的“94新人奖”。
那一年的赵本山却沉浸在悲痛之中,他的大儿子赵铁蛋是聋哑儿,生前就患有软骨症、肺气肿及心脏病,并于1994年去世。
从1990年开始稳定参演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赵本山,也唯独在那一年缺席了。
当时有一句话流传盛广,“过了山海关就找赵本山”。
农民出身的赵本山如今身财万贯,难免引起别人心生妒忌,他们猜忌赵本山定是通过不为人知的手段获利,还有甚者传言赵本山是黑社会人员。
多种因素下,人们谣传那晚的事情是赵本山设下的局,是他顺水推舟让洛桑遭遇了车祸。
那段时间,赵本山受到了主流媒体的抨击,同时也遭到了电视台的抵制,甚至有报纸刊登“赵本山雇凶杀人立案侦查”的新闻。
其实,这些流言蜚语何尝不是对中国著名导演、演员赵本山的“阴谋”呢?
当时的赵本山澄清过,也解释过,然而于事无补。
人们还习惯夸大离去的人,用以贬低留下的人,“如果洛桑还在世就没赵本山什么事了。”“和洛桑比起来,郭德纲什么也不是。”
与前辈赵本山不同,郭德纲比洛桑年纪小,是他的好友,还是同僚。
郭德纲怀念洛桑时,就会拿出洛桑曾给他打下的欠条来看,抚摸纸面上由岁月留下的痕迹。
在洛桑逝世多年后,有一位选手在舞台上模仿起吹长号的洛桑,这让评委郭德纲十分感慨,不禁回想起当年两人相处的日子说:“他那时候就以喝酒为生。”
原来,洛桑是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音乐舞蹈系的学生,他毕业之后,还考入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舞蹈团。
所以洛桑在《洛桑学艺》中跳起芭蕾舞来才有模有样,甚至能复刻舞蹈家杨丽萍的《雀之灵》。
他虽然身材臃肿,手脚却极其灵活,一只公孔雀栩栩如生。
有人说,洛桑是未能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嗜酒如命,渐渐地身材就走样了,也有人说是因为他的家族有肥胖症史。
总之,他隆起的大肚子已经完全不符合舞蹈演员对身材纤细、修长的要求了。
入团两年后,他便从舞蹈团“借调”到了说唱团,从而结识了另一位胖子郭德纲,两人在文工团都没什么事做,光负责打杂了。
惺惺相惜的两人成为了情投意合的朋友,偶尔会相约到街上表演。
郭德纲饰演一名翻译官,洛桑就饰演一位来到这儿的日本人,有趣的表演让他们被周围的人群包围,水泄不通。
郭德纲又说到,洛桑每到月中发工资就一定会去买酒喝,有时还会请大家一起喝。
如果还没到发工资的时间,他就伴着榨菜喝酒,或者先喝白开水再配二两酒。
最后没钱买酒了,就算是用借的,他也要弄到钱买酒喝,他还跟郭德纲借过,两人打了借条,“欠郭老弟8块钱酒钱”。
如今,双方打下的欠条被永远搁置,一起度过穷苦日子的两人事业再怎么辉煌,也无法在顶峰相聚了。
三、还能复刻下一个“洛桑”吗?
洛桑在文工团那段浑浑噩噩的日子里,不光遇见了知己郭德纲,也遇见了恩师尹博林。
那时的尹博林发现洛桑能歌善舞,而且模仿天赋异禀:“他学谁像谁,他认识你不到两小时,包括你的表情,你都会感觉太像了,这是天才,这是天赋。”
1989年,尹博林收洛桑为徒弟,从今往后,两人一起搭档表演。
尹博林在这个团队中主要负责创作,他学过太多行当,像在节目中展示过的歌唱、舞蹈、手风琴等。
他既了解各种各样的才艺,也了解相声、小品的结构,然后将它们与洛桑的天赋结合起来,他们共同的作品就诞生了。
但他们并非开始就一帆风顺,早年也经历过磨合期。
距离收徒过去了三年,1992年6月13日,他们第一次共同登台《曲苑杂坛》并表演了口技《模仿》,当时未有热烈反响。
再过两年,尹博林才创作出了别人没展示过,也展示不了的作品《洛桑学艺》,如此优秀的作品即便放到今日观看,也不会过时。
洛桑离开人世后,尹博林对当年自己没能把他拦下这件事深感内疚。
2015年,他才和洛桑的父母在节目《记忆2015》中鼓起勇气,重新回忆起洛桑逝世那晚的情形,并公开了那天珍贵的录像。
背负了20年冤屈的赵本山总算沉冤得雪,然而人们只愿意听他们听,信他们想信的事情,有些人还是觉得洛桑的事情“太巧”了,这么多名人死于车祸也“太巧”了。
不过这些人的想法都不重要了,洛桑车祸一事也不会再有人反反复复的解释了。
就像亦舒在《阿修罗》里写的:“人们不解释的主要原因是根本不在乎对方的想法,无关重要的人,对无关重要的事有点儿误会,有什么关系,你信也好,不信也好,都于当事人生活毫无影响,何劳解释。”
洛桑这颗明星已经陨落,活着的人还得继续前行。
后来,尹博林不是没尝试过收新的徒弟,但后面的徒弟怎么也没有洛桑那么出色,水花平平,真的应证了马季老师的那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尹博林说:“洛桑很可爱,诙谐又顽皮,多才多艺,他的离去,人人都为他惋惜,洛桑就像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别人很难达到他的高度,天才是不能复制的,就只有这么一个。”
今时今日,只要查找“尹博林”必然能看到“洛桑”,洛桑给人留下的记忆是不可磨灭的,他给人带来的影响是持久深远的。
时间流逝至前年,尹博林受邀出演天津电视台的节目《群英会》,都还在回忆着播出将近30年的《洛桑学艺》。
洛桑的父母则跟随大儿子搬到了成都,父亲杨仁清还报了老年大学,学会了拉二胡、唱京戏、写书法,还获得了省内书法业余比赛的一等奖。
2022年3月,他们还迎来了小重孙,母亲张瑞宇也开始了带孩子的生活,偶尔会在社交平台上与网友分享孩子的日常。
很多一直关注着洛桑家人的网友看到小重孙的照片后,忍不住发出惊叹:“孩子长得很像他。”
虽然网友并没有提名字,可大家都明白那个“他”指的是谁,张瑞宇也明白,回复道:“人死如灯灭”。
同一句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
消极的人认为,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对小儿子的离世依旧无法释怀,而乐观的人反而认为,张瑞宇是在劝怀念洛桑的人向前看。
对于洛桑短暂的一生,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一边认为是天妒英才,另一边认为是自取灭亡。
无论如何,他留下了优秀的作品,也留下了前车之鉴,斯人已逝,良言胜过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