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介绍

武则天生平简介:中国唯一的女皇帝

时间:2024-01-22 19:39:33  作者:坤坤拆书

武则天十四岁进宫,三十二岁当皇后,四十岁与唐高宗并称二圣,五十岁晋升天后,六十岁成为皇太后,六十七岁君临天下。武则天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

一、武则天生平

1.出身

公元624年,武则天出生在山西文水。她的父亲叫武士彟(yue),是个木材商人,后来成为了唐朝的开国功臣。她的母亲杨氏,是隋朝四贵之一观王杨雄的侄女,杨达的女儿。

2.初入宫廷

十四岁的武则天“方额广颐”,额头宽广,下巴丰满,是个美人胚子,凭着美貌和母亲家族的关系,被唐太宗选为嫔妃。可是武则天并没有得到唐太宗的宠幸,也没有生下孩子。唐太宗去世后,按照当时的规矩,像武则天这种没有生育的妃嫔,安排去感业寺出家当尼姑。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两年后,就被唐高宗李治接回皇宫,转年被封为二品昭仪。

3.妃嫔跳到皇后

永徽三年,武则天生下长子李弘,从此有了封号,地位也逐渐稳固。永徽四年,武则天制造了千古之谜的“小公主死亡事件”。小公主之死使得唐高宗李治认为王皇后就是杀婴凶手,李治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武则天和李治结成政治同盟,打击皇后背后的关陇贵族,逐步架空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公元655年,李治改立了武则天天为皇后。

4.皇后升级为天后

武则天通过一系列的策略和手段,借助皇权树立自己的形象,鼓动李治封禅泰山,建议李治把皇帝称号升级为“天皇”,把皇后的称号升级为“天后”。与此同时,武则天慢慢培育自己的政治势力,排除异己。

5.登基称帝

武则天接连废除两个儿子,独掌大权,建立武氏宗庙,又击败徐敬业,清洗李唐皇室。公元690年,67岁的武则天声称自己弥勒佛转世,宣布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6.结局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忠于李唐王朝的大臣们趁机发动政变,拥立太子李显为帝,恢复唐朝国号。武则天被迫退位,不久后死去。武则天最终以皇后的身份与丈夫李治合葬。

二、武则天为什么能成为皇帝?

1.个人素质

武则天从小就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刚毅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意志。有个流传很广的“狮子骢事件”故事,武则天14岁时回答唐太宗如何驯服狮子骢这匹烈马时说道:“我需要三样东西能把马驯服,第一是铁鞭,第二是铁锤,第三是匕首。”

2.时代背景

2.1草原文化对当时伦理和性别观念的影响。

中国北方经过五胡十六国的长期战乱,先后出现了北魏和北周两个统一的王朝,而这两个王朝都是鲜卑族建立的。隋唐的皇室都和鲜卑有深厚的渊源。正因为如此,隋唐皇室的伦理观念受到草原文化的深刻影响。对草原的游牧民族来说,儿子继承父亲的女人是正常的。唐朝吸收了游牧民族的伦理观念,为武则天回宫提供了有利条件。除伦理观念外,草原文化给隋唐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性别观念。游牧民族没有“男主外,女主内”的划分,女子也可以骑马打猎。所以唐朝的两性关系比其他的朝代更平等、更开放。有些女性甚至比男性还强势。比如隋文帝杨坚就是出了名的“妻管严”。

2.2唐代庶族的崛起

“庶族”是相对于“世族”而言的,就是指寒门,没有士族背景的家族。士族就是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就是当时的学者、官员和地主。比如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就是士族的成员。由于科举制的推行,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做官的机会,庶族势力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但是士族势力并未完全消失,于是就有了士族和庶族之间的明争暗斗,这也为武则天提供了称帝提供了机会。

2.3思想支持-佛教盛行

唐朝时,佛教已经传入中国五百多年,无论是在官员层还是百姓层,佛教都非常盛行。武则天曾在感业寺出家,也许这经历让他对佛教产生了认识。武则天是如何利用佛教的呢?武则天当政时期,有一部重要的佛教经典叫做《大云经》,虽然大家对这部佛经的来源说法不已,但这部佛经对武则天称帝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元690年,武则天在佛教加持下登基,她的尊号是“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这里的“慈氏”就是弥勒佛。武则天就是以弥勒佛转世的形象成为女皇的。

三、后世对武则天的评价

在乾陵,立着两块石碑。西边的那边属于唐高宗,上面刻着唐高宗的丰功伟绩。东边那块属于武则天,7.53米高的石碑高大巍峨,但是上面一个字都没有,这就是著名的武则天无字碑。武则天经历了极其复杂的一生,后世对她的评价毁誉参半,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经济上

武则天时期经济状况,是经济发展与居民逃亡并举。人口数量上,由当时三百八十万户到武则天退位的神龙元年,全国户数已经增加到六百一十五万户,增长速度惊人。粮食储备上,根据《唐会要》记载,长安四年(704年),一位官员给武则天上书中写道:“神都帑藏储粟,积年充实。”1971年,在洛阳发现唐朝含嘉仓遗址,这个仓库里有两百九十个储藏粮食的洞窟,每一个洞窟能够储存五十多万斤粮食。假如仓库充实起来,总共容纳的粮食数量是七万两千五百吨。武则天统治时期,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另一方面均田制瓦解、逃户问题严重。均田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而是把荒地分给百姓,不允许搬迁,还要缴纳赋税,服兵役和劳役。均田制已经无法适应武则天时期的经济发展,许多老百姓脱离户籍,离开家乡去开荒种地。

2.政治上

任人唯贤与酷吏并存。完善科举制,开创武举制度,鼓励自荐或人才推荐。长安702年,武则天破格提拔张嘉贞为监察御史。辅佐唐玄宗的著名宰相姚崇、宋璟、张说等人都是武则天提拔起来的人才。后世对武则天用人的评价是“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武则天同时也任用酷吏,制造大量冤案,心狠手辣。

3.文化上

促进文化繁荣,但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尚武精神。武则天自己有文化才艺,热衷于文化活动,比如赛诗、书法等。中国古代诗歌经典形式律诗-五律和七律,就是在这个时期定型的。到唐玄宗时代,发展到“五尺童子耻于不言文墨”的程度。就是说一个小孩,都以不谈写诗作文章为耻。武则天统治时期,汉族将领短缺问题凸显,战场表现也不那么有勇无谋。

4.社会方面

社会结构调整与血腥杀戮并存。在废王立周过程中,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受到沉重打击。武则天为了便于控制朝廷,一次又一次的清洗倔强的元老大臣,一次次的提拔根基浅薄的新锐后进,武则天改变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格局,也让“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得以成真。不得不承认,这格局的形成是建立在残忍的血腥杀戮基础上的。

武则天去世后,留下一个充满矛盾的国家。这个国家在此后近十年的时间里都笼罩在武则天的阴影之下。等到历史真的走出武则天时代后,也就迎来了辉煌灿烂的开元盛世。可以说,武则天一手拉住贞观之治的余韵,一手又挽起了开元盛世的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