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介绍

谭嗣同生平简介:明明可活却选择以死来换取更重要的东西!

时间:2024-01-30 19:39:20  作者:双子相携

谭嗣同

1898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十三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长沙浏阳人,出身世家,与陈三立、谭延闿并称“湖湘三公子”。清末百日维新著名人物,维新四公子之一。

谭嗣同

人物生平

清同治四年(1865年)2月13日,谭嗣同出生于甘肃省凉州府武威县。先祖谭逢琪、谭世昌,曾祖谭文明,祖父谭学琴,其父为湖北巡抚谭继洵,5岁读书,15岁学诗,20岁学文。谭嗣同早年得力于母教[1],钻研儒家典籍,广泛涉猎文史百科,对中国国学有较深造诣。同时其又致力自然科学之探讨,鄙视科举,喜好今文经学。

谭嗣同年少时曾随大刀王五学习武术,而王五为人乐仗义行侠,喜结交维新人士。

救国道路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谭嗣同异常不满,即努力提倡新学,呼号变法,并在家乡组织算学社,集同志讲求钻研,同时在南台书院设立史学、掌故、舆地等新式课程,开湖南全省维新风气之先。1896年2月入京,结交梁启超、翁同龢等人。

变法人士

当宫中后党密谋政变,光绪帝传密诏康有为等设法相救时,即“拔刀以救上自任”。

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当刽子手要临刑之际,谭嗣同突然大喊一声:“吾有一言!”当时刽子手询问在当时对维新派恨之入骨的监斩官刚毅,无奈刚毅不予理会,谭嗣同英勇就义,这句话也因此成了千古之谜。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后人将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

英雄逝,丹心存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是谭嗣同在狱中所做的《绝命诗》,其中无不透露着这位英雄为革命所抱的决心。

其实在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本有机会逃跑,但他并为选择这样做。他认为当时的人民群众麻木,需要有人挺身而出叫醒他们。便甘愿用自己的性命“竖起人民心中的脊梁”。

谭嗣同被害后,王五冒风险为谭收尸,并运回湖南浏阳家乡安葬,此事一时成为京师之美谈。

谭嗣同故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