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介绍

辽阳人物·文学篇——王尔烈生平事迹简介

时间:2024-01-07 21:38:12  作者:辽沈晚报辽阳时刻



《辽阳县志》(以下简称《县志》)第十四卷为文学志,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古籍中常说:“北土虽豪,缺风雅”,实为一家之言。《县志》中收录辽阳地区有代表性的文学名家38人,皆为一时名士。

关东才子王尔烈

王尔烈(1727——1801),字君武,别字仲方,号瑶峰,辽阳县贾家堡子(今属宏伟区兰家镇风水沟村)人。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科举考试中,王尔烈考取了殿试二甲一名进士,创造了辽阳地区科举史上空前绝后的佳绩,是辽阳文化史上的标志性人物,在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都享有较高的声誉。

王尔烈出生在一个世宦家庭,他的父亲王缙曾任深州学正,饱读诗书,对王尔烈影响极深。少年时的王尔烈秉承家训,接受严格的家庭教育,在诗书和书法上均有很高的造诣。

在君主制时代,科举是展现一个人才华的大舞台,王尔烈在27岁的时候开始了科举之路。乾隆十八年(1753),王尔烈在辽阳城参加童试,考中辽阳州拔贡生。乾隆三十年(1765),在沈阳参加奉天府乡试,中第181名举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王尔烈在北京参加礼部考试,在殿试中获二甲头名进士。在科举殿试中,一甲共取3名,分别是状元、榜眼和探花;二甲头名就是总成绩第4名,称为传胪。这是辽阳地区有科举记录以来,所取得的最好成绩。从目前掌握的史料来看,辽阳地区在明代以前,没有三甲排名。明代开始,在已知26名进士中,三甲23人,二甲3人,成绩最好的是毕用,考取二甲41名。清代40名进士中,二甲12人,三甲20人,另8人情况不明,除王尔烈外,成绩最好的是二甲23名。而且王尔烈取得的科举成绩,不仅在辽阳地区,在整个东北地区都是最好的。整个东北地区之所以科举成绩不那么璀璨夺目,与东北地处边疆,常年杀伐征战,导致民间尚武轻文有关。因此王尔烈能取得这么好的科举佳绩,实属不易。

王尔烈中举后,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第二年,即乾隆三十七年(1772),被授为翰林院编修,乾隆三十八年(1773),47岁的王尔烈以翰林院编修的身份任四库全书馆纂修官、三通馆纂修官,开始参与编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历经10年编成,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参与编纂的包括当时的著名学者纪昀(纪晓岚)、戴震、姚鼐、邵晋涵等人,皆为鸿才硕学。王尔烈能成为纂修官之一,足见其不凡的学识。

王尔烈在乾隆四十年(1775)以翰林官充礼部京师会试同考官。乾隆四十五年(1780)任陕西道监察御史(正六品),乾隆五十三年(1787)正月补授鸿胪寺少卿,掌吏科给事中,光禄寺少卿,后外放顺天府丞、提督学正(正五品)。乾隆六十年(1795),乾隆帝退位。嘉庆元年(1796),86岁的乾隆帝举办了70岁以上老人参加的“千叟宴”,70岁的王尔烈名列其中,并升秩为内阁侍读学士,授中宪大夫。在王尔烈70岁寿辰时,他的同僚好友刘墉、纪昀等125位政府官员和社会名流为其题赠书画作品126幅,制成九条屏,以为寿礼,这就是现存于辽阳博物馆的王尔烈寿屏,成为辽阳地区的文化瑰宝。嘉庆四年(1796),以大理寺少卿致仕(正四品)。后掌教沈阳书院。嘉庆六年(1801)卒于辽阳,享年75岁。

王尔烈在政绩方面名声不显,但却以诗文和书法闻名。可惜他的诗文多已散佚,现存的《瑶峰集》两卷是史学家金毓黻多方搜集辑成,收入《辽海丛书》之中。《瑶峰集》收入游千山诗作60首,其中王尔烈本人的30首,收入文章9篇,包括序文4篇,碑文5篇。此外王尔烈还遗有中举人、成进士的6篇八股文,现收藏在王尔烈纪念馆。这些遗作后人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皆是上乘之作。在书法方面,王尔烈从小就写得一手好字,父亲经常在别人作画的时候让他“为韵语书之以赠”,而得到他书法的人都珍藏起来。等到长大后,王尔烈书法学习王羲之和王献之,用功极深,其书法上成就,得到了史树青、张博仁等先生的交口赞誉。可惜传世不多,现仅存墨迹30幅,多为行书。

纵观王尔烈的一生,有一种独特的现象,在官方是默默无闻、国史不载,在民间却又声名赫赫、家喻户晓,在辽阳地区,声望无人可与其比肩。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从王尔烈的从政履历来看,确实无甚突出之处,所任官职多为散官,因此没有被收入《清史稿》也就成为了必然。那他为什么又会声名久播呢?这从金毓黻先生《瑶峰集》叙中的一段话可见一斑,“至今邑之父老,每喜谈其轶事,虽至妇人孺子亦能举其姓名。所以如此,诚非偶然,盖科名之见重于世人也久矣!”就是说,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时代,科举高中成为世人的梦想,而王尔烈高中传胪成为整个辽阳地区争相传颂的对象,人们都渴望自己或家人能够成为像王尔烈那样的人,一举高中,光宗耀祖。王尔烈成为辽阳地区读书人的标尺,更成为家家户户教育子女上进的榜样,人们在流传他事迹的同时,又加入了诸多美好的愿景和期冀,于是各种关于王尔烈的传说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经过历代人的口口相传,王尔烈变得完美而高大,成为人们争相追求的榜样,于是王尔烈便名声鹊起,名声赫赫。人们开始不自觉地神话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于是就演绎出自幼聪明的王尔烈变成了聪明机智神童的神童传说;演绎出乾隆帝偷下考场,主考官将王尔烈的状元身份与乾隆帝的传胪身份进行对调的传说;演绎出作为翰林院侍读学士的王尔烈变成了小皇帝的老师的“少主师”传说;更是演绎出“压倒三江王尔烈”的传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争相传颂的各种王尔烈传说多达65种之多,并形成了非常优秀的文学和影视作品,比如脍炙人口的《关东才子王尔烈》、《木鱼石的传说》等等。虽然这些传说与史实不符,但并不影响王尔烈在辽阳地区文化地位,他在文学和书法上所取得的成就,无可置疑。他在辽阳地区的示范作用,更是当仁不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