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4~1907) 74岁
1834年
简介:
门捷列夫,男,曾用名(亦名):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Mendeleev
出生:
1834年2月8日,出生于俄国西伯利亚的托博尔斯克市
父母:
父亲为依万·巴甫诺维奇·门捷列夫,母亲为玛丽雅·德米特利耶芙娜·门得列也娃
背景:
出生时,正是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科学技术的发明、改良一日千里,化学也同其它科学一样,取得了惊人的进展。而托博尔斯克市已经没落。
祖父维尔·马克西莫维奇·索科洛夫:是特维尔地区东正教牧师,育4子
父亲(1783–1847):毕业于彼得堡师范学院,在1818年起任坦波夫省学校的校长,后担任托博尔斯克中学的负责人,门捷列夫出生时(1834)因白内障失明继而提前退休。
母亲(1793–1850):未受教育,母家是西伯利亚商人和实业家,母亲祖父开办当地第一家玻璃厂和印刷厂
1835年 2岁
超级大家庭:
父亲为依万·巴甫诺维奇·门捷列夫有17个子女,门捷列夫是最后一个孩子,家庭经济压力不小。
17个孩子:
在这17个孩子中,有8个在婴儿期死亡(其中3个甚至没有时间给父母做名字),其中一个女儿玛莎在1826年于15岁时在萨拉托夫去世
最后到门捷列夫出生时有,总共是8个兄弟姐妹。
父亲白内障治好,全家靠退休金生活:
姐姐凯瑟琳(Catherine)陪同父亲前往莫斯科,由于彼得·布罗斯(Peter Bross)博士的成功手术,父亲视力恢复了。但是,无法再回到以前的工作,全家靠小额退休金生活。一家之主患病,家庭财务状况变差。
1836年 3岁
1837年 4岁
1838年 5岁
1839年 6岁
母亲接手玻璃厂:
母亲接手管理母亲兄弟瓦西里·科尼利耶夫(兄弟住在莫斯科)的一家小玻璃厂,但经营不佳(具体年代不详)
1840年 7岁
1841年 8岁
入学:
与哥哥开始入学托博尔斯克中学(七年制)
1842年 9岁
1843年 10岁
1844年 11岁
1845年 12岁
1846年 13岁
1847年 14岁
家庭祸不单行,父亲过世:
门捷列夫的父亲去世,父亲的退休金没有了。
整个家庭靠母亲玻璃厂生活,捉襟见肘。
姐姐奥尔加(Olga)丈夫家也给与支持。
1848年 15岁
家庭祸不单行,母亲工厂着火:
7月9日,母亲的玻璃工厂在一场大火毁于一旦,家庭收入一落千丈
毕业后,搬家至莫斯科:
门捷列夫从当地学校毕业后,母亲清算了西伯利亚的所有家产,带门捷列夫和姐姐伊丽莎白(Elizaveta)一起去莫斯科
1849年 16岁
俄罗斯式孟母三迁:
母亲带着孩子四处求学,先后到过莫斯科、柏林和巴黎求学,先后被莫斯科大学、圣彼得堡大学拒绝,最后在圣彼得堡高等师范学校为门捷列夫找到一个入读机会
1850年 17岁
读师范大学,接触化学知识,期间受到俄罗斯化学之父栽培:
在父亲老同学帮助下,门捷列夫进入了父亲的母校圣彼得堡师范学院。门捷列夫就读物理数学系接触化学,受到俄罗斯化学之父化学家和教育家亚历山大·阿伯拉莫维奇·沃斯科列森斯基教授(命中贵人)培养
求学期间阴影,母亲去世:
9月,在门捷列夫被学校招入录取,几周后,门捷列夫的母亲病逝
1851年 18岁
求学期间阴影,家人去世:
富有的舅舅去世
1852年 19岁
求学期间阴影,家人去世:
姐姐丽莎去世
1853年 20岁
求学期间阴影,被怀疑身染肺结核:
门捷列夫开始咳血,被当时医生判定得了肺结核
1854年 21岁
考试挂课,要重修一年:
在圣彼得堡师范学院的学生时代,成绩优异的学生堆,但门捷列夫却因几门学科不及格而不得不重读一年。据说,最不喜欢的课程就是拉丁语和查经课。
1855年 22岁 中学老师
大学毕业,当任中学老师:
入学时在28名学生中排名25位,到毕业时已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取得教师资格,并获金质奖章,计划敖德萨任老师
编外老师,遇名医确诊未患肺结核:
出于健康方面的考虑,计划前往气候更温和的南方城市敖德萨,机缘巧合,被送到小城市辛菲罗波尔担任老师,近距离目睹了克里米亚战争。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门捷列夫在那里遇到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诊断出他并未患上肺结核。
后到敖德萨担任中学教师
1856年 23岁 中学老师
在敖德萨担任中学教师
5月,几经辗转回到圣彼得堡
硕士毕业:
10月,最终在圣彼得堡大学用一篇《论硅化合物的结构》完成了硕士答辩,获化学硕士高等学位
1857年 24岁 副教授
被圣彼得堡大学破格任命为化学讲师
首次取得大学职位,任彼得堡大学副教授
1858年 25岁 副教授
1859年 26岁 副教授
春天,编外教员门捷列夫终于出国留学,拿到了为期22个月的奖学金
游历西欧:
门捷列夫被选拔去德国和法国留学
行至巴黎,相识了提出"最大功原理"的热化学家贝赛洛特、制备烷烃的有机化学家武慈和提出燃烧定氮法的杜马斯
行至慕尼黑,与"祖师"李比希相谈甚欢
德国海德堡求学:
行至海德堡,投靠本生电池、爱伦美烧瓶和基尔霍夫定律的冠名者
逗留海德堡:海德堡大约有10%的学生来自俄国,构成了庞大的侨民社区,在那里老乡多。
结交好友:创作俄罗斯诗歌歌剧《伊戈尔王子》的博罗丁、解剖青蛙提出大脑反射的谢切诺夫,命中贵人俄国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齐宁
自制实验器材:
自建实验室,设计了比重瓶,一种确定液体密度的装置
在海德堡进行流体的毛细现象以及光谱仪制作的研究1859-1861
1860年 27岁 副教授
发现 "液体的绝对沸点"或临界温度:
发现了气体和液体随着温度和压力转化的奥秘,提出只要降至"绝对沸点"(现在称为"临界温度"),一切气体皆可液化。
著作《化学原理》计划开着创作:
《化学原理》,在十九世纪后期和二十世纪初,被国际化学界公认为标准著作,前后共出了八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学家。
参加了在卡尔斯鲁厄召开的国际化学家代表大会
1861年 28岁
八月底他发表了一本关于光谱仪的著作
回彼得堡从事科学著述工作
失业,养家糊口,疯狂兼职:
门捷列夫延长留学的请求未获俄国外交部通过,回圣彼得堡
当时俄国正在废除农奴制运动中,圣彼得堡大学因首都的政治局势关停,失去了那个编外的职位。
那段时间终日饥肠辘辘,修补衣物都要赊账。他接下了所有能接的活,同时教化学、物理、地理,在几个高中之间来回跑。
出版俄国第一部《有机化学》教材:
2-10月,汇编前人资料,完成了俄国历史上第一本《有机化学》,共500页,销售火爆,赚取点稿费
手工制作箱包:
居住在圣彼得堡那段期间,亲手制作的箱包和旅行包的质量在当时的手工皮具制造行业中属一流水平,而受到当地人民追捧。疑似是对不同种类胶粘剂的研究使用(年代不详)。
1862年 29岁 副教授
荣誉加成-命中贵人推荐,获俄罗斯杰米多夫奖:
在命中贵人齐宁和沃斯克列森斯基的支持下,凭1861年编写成俄罗斯第一部《有机化学》,荣获俄罗斯1862年度杰米多夫奖,最终得以偿还债务。
杰米多夫奖1832-1865:亦德米多夫写作奖,是俄罗斯非国家奖,授予为科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俄罗斯最光荣的非政府奖。奖金为148.28卢布
第一段婚姻:
由姐姐"催婚"而促成,与第一任妻子列且娃结婚。妻子年长门捷列夫8岁,结婚后为门捷列夫生育3个孩子
石油专家:
为了找出元素之间的规律,对巴库油田进行考察时,重测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
建议不要使用手推车或者皮革袋作为运输石油的工具,应该使用灌装进行石油的存储并使用油泵通过管道进行石油的开采。
建议石油加工厂应该建在有石油消耗需求的地方,而靠近油田的地带不应建造工厂
1863年 30岁 教授
成为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的教授
任工艺学院教授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56种化学元素,并且以平均每年一个新元素增加着,但是这些元素的性质显得杂乱无章,有一些科学家提出三元素组、六元素表、八音律,但成果皆不尽理想
1864年 31岁 教授
门捷列夫任技术专科学校化学教授
1865年 32岁 教授
被圣彼得堡大学授予博士学位:
1月31日,博士论文题目:《论酒精和水的化合物》
发明伏特加(谣传轶事):
被谣传伏特加的40个酒精度是由门捷列夫研究出的"黄金比例"
成功转正,进入稳定事业岗位:
年初,通过教授资格考试后,成为了圣彼得堡大学的技术化学教授,并在秋天入住大学公寓。在那里,将画出最初一版元素周期表。
真正第一位发现元素周期律英国化学家纽兰兹(有争议,应该是运气不佳,成果不是第一被认同):
纽兰兹把当时已知的61种元素按原子量的递增顺序排列,发现每隔7种元素便出现性质相似的元素,如同音乐中的音阶一样,因此称为元素八音律。
纽兰兹这个想法当时未被人们接受,到了元素周期系确立后,人们才承认他的重要发现。
1866年 33岁 教授
任彼得堡大学普通化学教授
1867年 34岁 教授
得贵人扶持,接手纯化学教职:
沃斯克列森斯基搬离圣彼得堡,把一个纯化学教授的空缺留给了门捷列夫,任化学教研室主任,普通化学教授,教无机化学课。
1868年 35岁 教授
开始编写教材《化学原理》:
开始动手编写一本全新的教材划:时代的著作《化学原理》,分上下两卷,在门捷列夫生前改过8版,死后修至第13版
做梦发明元素周期表(轶事):
在睡梦中梦见了元素周期表并由此得到启发,醒来后立马在纸上依样画葫芦。
类同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梦见一条首尾相接的蛇,由此破解了苯的六角环形结构。
俄罗斯化学学会创始人之一:
1月16日,俄罗斯化学学会的创始人之一
1869年 36岁 教授
1-2月,代表自由经济协会对特维尔和其他省份的工匠奶酪场进行了检查
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3月,门捷列夫在他题为《元素性质与原子量的关系》的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发表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研究元素周期律,之后不断修改版本,前后一共花费了二十年的时间
门捷列夫周期表成功发布缘由:
1、在表中留下空格,对应于还没有发现的元素。门捷列夫并不是第一位这样做的化学家,但是第一位通过周期表中的趋势预测未知元素(如镓和锗)的特性的人。
2、门捷列夫决定有时不按原子量排序,而与相邻的元素互换,如钴和镍,以此将元素依照化学族分类
1870年 37岁 教授
《化学原理》成书:
写成《化学原理》一书,最先用周期规律的观点系统地阐明了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1868-1870
1871年 38岁 教授
第二版元素周期表发布:
12月、发表了他的第二个元素周期表
1872年 39岁 教授
俄罗斯物理学会创始人之一:
1873年 40岁 教授
1874年 41岁 教授
1875年 42岁 教授
自制热气球:
开发了一个平流层气球项目,其容积为3600立方米,带有密封的吊舱
1876年 43岁 教授
第二段婚姻:
遇到19岁的艺术生安娜·伊万诺夫娜波波娃,一见钟情,并在第二次婚礼受教会阻挠时一度想过自杀。
第二段婚姻育有四个孩子,其中一对双胞胎。
此外,传在日本有门捷列夫私生子。
1877年 44岁 教授
1878年 45岁 教授
1879年 46岁 教授
1880年 47岁 教授
再次研究溶液,出版了《比重水溶液研究》一书
1881年 48岁 教授
1882年 49岁 教授
荣誉加成,戴维奖章(1882年)
1883年 50岁 教授
1884年 51岁 教授
1885年 52岁 教授
1886年 53岁 教授
1887年 54岁 教授
高空飞行试验气球飞行"俄罗斯":
8月,门捷列夫乘坐自己参与建造的浮空器上升到3000米的高空,测量高空大气压和温度,见证一次日食现象,为大气科学的发展记录下了重要的数据。
法国空气气象学院为他颁发了一枚奖章以表彰勇敢的高空飞行试验
1888年 55岁 教授
3月-4月,对顿涅茨克盆地进行了考察
1889年 56岁 教授
1890年 57岁 教授
门捷列夫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国会员
离开大学工作:
由于与教育部长 I. D. Delyanov 发生冲突而离开了圣彼得堡帝国大学
1891年 58岁 教授
1892年 59岁 教授
1893年 60岁 局长
工厂的生产基地生产无烟粉末(焦胶体)
门捷列夫担任度量衡局局长,门捷列夫是俄国现代计量学的先驱,尤其是化学计量学。
1894年 61岁 局长
1895年 62岁 局长
海洋部科学技术实验室的顾问,在那里他开发了无烟粉末技术1890-1895
1896年 63岁 局长
1897年 64岁 局长
1898年 65岁 局长
极地探险家,参与制造北极破冰船:
痴迷造船并用自己造的船前往北极探险,并为北极冒险生活留下了40多篇科学论文(年代不详)。
门捷列夫参与到了Ermak号北极破冰船的建造工作中,并于1898年顺利竣工。
1899年 66岁 局长
乌拉尔探险:
领导乌拉尔探险队,其目的是加强该地区的工业和经济发展。
1900年 67岁 局长
参加巴黎世界博览会,以国际陪审团成员的身份担任化学生产小组的副主席和主席
1901年 68岁 局长
创建了北极探险破冰船的项目1901-1902。开发了一条高纬度的"工业"海路,这意味着船只将在北极附近通过可行性
1902年 69岁 局长
1903年 70岁 主席
基辅工业学院国家考试委员会第一任主席,他积极参与了该委员会的创立
1904年 71岁 局长
1905年 72岁 局长
荣誉加成,获得英国皇家学会的科普利奖章
1906年 73岁 局长
与诺贝尔化学奖失之交臂1905、1906、1907:
非俄国科学家向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第2次提名门捷列夫为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
科学院内具影响力的化学家阿伦尼乌斯强烈反对提名门捷列夫,支持莫瓦桑
表面理由是发明元素周期表这项贡献对于1906年的诺贝尔奖来说太老了。
背后理由是门捷列夫曾批评过阿伦尼乌斯的离解理论,阿伦尼乌斯伺机报复。
最终,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以5票对4票、1票弃权的投票结果,将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法国化学家莫瓦桑,获奖理由是制造出单质氟
莫瓦桑黑历史:1903年莫瓦桑试图以他开发的电弧炉将石墨和无定形碳转化为金刚石,人造金刚石为他带来巨大的威望、加分。
但事实1,在当时的条件用铁水凝固能够提供的压力其实远不足以让石墨结晶成为钻石;
事实2,助手当年一炉一炉烧铁水实在是烧烦了,但又无法让莫瓦桑改变心意。于是便偷偷扔了一小块钻石进去,假装是石墨结晶出来的
遗憾:这两个伟大化学家都隔年去世。1907年2月20日,莫瓦桑在斯德哥尔摩颁奖典礼回来后不久,在巴黎突然死亡(严重的氟骨病,氟号称"死亡"化学元素夺去了无数生命,科学家前仆后继花了118年才捕获)。
1907年 74岁 局长
去世:
1907年2月2日,门捷列夫因流行性感冒去世
身后:
地名用门捷列夫命名:门捷列夫化工大学、原子序101号合成化学元素命名、门捷列夫环形山(月球背面撞击坑)、门捷列夫金奖。门捷列夫对世界贡献是一张元素周期表,他主要成就是对俄罗斯发展更有意义。
元素周期表引入中国:
19末——20世纪初的中国派往西方的公费留学生,和早年留学西方的学者(具体年代不详)
子嗣:
子4人,女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