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介绍

柴可夫斯基生平:被称为俄罗斯之魂,他选择了“自杀”,因为他是同性恋

时间:2024-02-08 16:37:42  作者:黔十三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他生于1840年,十岁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1862年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赴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等,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交响曲《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悲怆(第六)交响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会序曲《1812序曲》等等,深受俄罗斯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爱。

1893年11月6日,柴可夫斯基在莫斯科郊区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举国上下悲痛不已,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感到悲痛欲绝,大声慨叹“啊,我的上帝!俄国有那么多人,但偏偏死了柴可夫斯基一个人!”



对于柴可夫斯基的去世,人们除了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哀悼外,也对他的死因感到奇怪。根据官方报道,柴可夫斯基死于霍乱,可有小道消息私下蔓延,说柴可夫斯基是死于自杀。当时,政府为了辟谣,还特意在彼得堡的《新时代》报上发表了由作曲家的医生署名的《柴可夫斯基因病逝世》一文,对柴可夫斯基的死因进行了专题报道。

可是人们还是对柴可夫斯基的死因有怀疑。因为,如果官方报道属实,那么,根据一般医疗规则,凡确诊为霍乱病的患者都要被隔离治疗,可柴可夫斯基去世之前,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探视人群。在他辞世前,他的身旁除了守候的医生外,还有他的兄弟姊妹、侄子以及护士、仆人等16人之多,如此多的人守候在一个传染病人床前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当柴可夫斯基去世后,有关当局也并未立即对尸体进行处理,而是放在那里,任人凭吊,并且当人们走过他的棺柩时还俯下身子去亲吻他的脸庞。因此当有人在文中写道:天啊,柴可夫斯基死于霍乱,但是人们却可以接近他的尸体而丝毫不受阻拦。由此可见,死于霍乱之说确有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一个移居美国的苏联学者亚历山大·奥尔洛娃声称,根据她所掌握的材料,柴可夫斯基并非死于霍乱,而是自杀。而这份材料的提供者是柴可夫斯基在帝国法律学院学习时,他的同班同学给他的一个“判决”,在这份1893年10月31日的“判决”里,对柴可夫斯基的死因裁定为“因同性恋行为服毒自杀”。

周所周知,柴可夫斯基的一生虽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传世佳作,但他的私人生活却一直都不如意,他与曾是音乐学院学生的安东妮娜·米尤柯娃结婚,但那是在安东妮娜以自杀为要挟的情况下完成的。可想而知,这段婚姻并不幸福美满,两人的那段生活让柴可夫斯基几乎濒于崩溃,虽然这段姻缘最后还是以离婚收场,但对柴可夫斯基的伤害是很深的。而最困扰他的还不是这个,那是一个难以启齿的原因一他的同性恋倾向。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对同性恋的排斥态度,他便将此事长期压抑在心中。



根据亚历山大·奥尔洛娃提供的那些证明材料,人们对柴可夫斯基自杀身亡的经过有了一定的了解。事情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



1893年10月22日,柴可夫斯基到达了圣彼得堡,正当他在此进行演出的时候,他在帝国法律学院学习时的同学尼古拉●亚科比,当时任俄国参议院的公诉人接到一封控告信,信是一位显赫的贵族写的,在信中他控告柴可夫斯基引诱他的侄子搞同性恋,并希望亚科比把信呈交给沙皇。亚科比对此非常为难。据说,在当时很多人都知道柴可夫斯基有同性恋倾向,但出于对柴可夫斯基音乐的热爱,都抱以了宽容的态度,如今有人写信揭发,点名控告,事情就很难办了。公开此事则会对柴可夫斯基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使他一世的英名蒙受污点不公开,将做如何处理?经过再三权衡,亚科比决定组成一个秘密的“荣誉法庭”,7名“法庭”成员由他们在帝国法律学院学习的同班同学组成,对信中所控告的柴可夫斯基引诱罪过进行辩论。据说,在10月31日,“荣誉法庭”与柴可夫斯基进行了长达5小时的激烈辩论,最后对柴可夫斯基作出了“自杀”的“判决”。这样做,既可保全柴可夫斯基本人的体面,也对检控人有所交代。同时“荣誉法庭”还为柴氏提供了自杀所需的毒药。第二天,柴氏就按照“判决”执行,病倒了并拒绝让医生为自己做检查,直到去世。



据说,很多了解作曲家的人都知道这一情况,但为了柴氏的声誉,没有人公开过这个秘密。一个世纪过去了,人们对这位作曲家及他的音乐的评说却从未止息。这个代表着19世纪末情绪的作曲家,这个浪漫主义运动最后阶段的悲观主义者,他是俄罗斯的骄傲。人们依然会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他,去纪念他。因为他是俄罗斯之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