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介绍

爱屋及乌的典故(“爱屋及乌”的来历和你想的不一样)

时间:2024-09-29 08:16:09  作者:文史局中局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成语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之一,成语大多数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每一个成语都代表这一个故事或是历史典故。

短短的几个字就能代表丰富的内容和涵义,要想学好,用好成语,首先要了解成语的出处和来历,只有了解了这个成语的历史故事或是典故才能够更好的学习和使用这个成语。才能更好的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个成语是“爱屋及乌”,这个成语的本意是指爱某个人就要连他家屋顶上的代表这不详的乌鸦也要爱。现在多用来指爱一个人就要爱和他有关的一切事物,只有这样才是“真爱”呀!

这个成语的出处一般认为是《尚书大传·牧誓·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但是其实关于这个成语还有一个故事,听完这个故事,您就知道了,其实爱屋及乌只不过是一个副产品,真正的用意并不在爱屋及乌上面

爱屋及乌

传说,商朝末年,纣王非常的暴虐,生活奢靡腐朽,有酒池肉林饮酒作乐,建造鹿台为了引来神仙,大臣们谁敢说纣王的不是,就会被用各种残忍的刑罚杀死,有一个叫做比干的人就是被挖心而死。

姬昌是商朝西面的一个诸侯国西岐的首领,被纣王给抓了起来,受尽了折磨,但是所幸是没有给弄死。姬昌历经磨难回到西岐,立刻寻访贤能人士,立誓要推翻商朝的暴政,给老百姓更好的生活。

有一天姬昌走到渭水之滨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人正在钓鱼,奇怪的是这人钓鱼的鱼钩是直的。姬昌非常好奇,经过一番交谈,才发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于是就把他请回西岐帮助自己治理国家,积蓄力量,准备讨伐商纣王。

这个人就是姜尚,字子牙,后来被人们称为姜太公。姜太公七十多岁仍然一事无成,听说姬昌四处寻找贤能,于是他跑到渭水之滨等待姬昌到来。果然利用姬昌的好奇心将姬昌吸引过来,成功的将自己推销了出去,而且还留下来一个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太公钓鱼

姜太公果然是一个人才,把西岐治理的井井有条,不仅百姓富足,安居乐业,而且军事实力也是直线上升。可惜的是姬昌没有等到实现自己愿望的那一天,当时姬昌已经改国名为周,自称为周文王,他死后,他的儿子继位,称为周武王。

周武王贤明惠德,年轻有干劲,他见自己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于是迅速号召各诸侯国共同讨伐无道的昏君纣王。

双方在牧野展开了大战,诸侯联军在武王的带领下奋勇杀敌,而纣王 的部队却越打越没劲,他们也不想给纣王卖命了,于是就像是得了传染病一样,倒戈的现象如狂风在战场上席卷而过, 纣王的部队纷纷调转武器,投奔到武王的麾下。

不久,诸侯联军在武王带领下,攻破了商朝的都城朝歌,纣王心中明白自己难逃一死,于是将大量的陪葬和干柴堆放在离神仙最近的鹿台,一把火将自己和鹿台上的一切烧的干干净净。虽然纣王无道,但是最后走的还是比较爷们的。

纣王非常爷们的走了,一了百了了,可是周武王开始为“擦屁股”的事情挠头了。因为要想使天下安定,必须将商朝遗留下王公贵胄和部队安置好。

于是武王将询问姜太公的意见,姜太公说:“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意思就是说我听说如果爱一个人就连他家屋顶上不详的乌鸦都要爱,而憎恨一个人,就是看到他家的墙壁也会感到厌恶,大王应该将这些人全部杀掉,斩草除根,不留后患。这样才能够使天下安定,巩固自己的统治。

从这段话,我们看到姜太公说的爱屋及乌只是一个引子,目的是为了提出自己后面的意见,就是开始大屠杀,杀掉所有的降兵降将,不留一个。多么血腥,多么的无情

但是周武王没有采纳姜太公的意见而是又询问召公奭的意见,召公奭的意见是杀掉有罪的,无罪的释放。

周公旦

武王继续询问周公旦的意见,周公旦认为武王应该以仁德感化天下苍生,减少杀戮,应该将这些人回家种地和家人团圆,这样既瓦解了商朝的残余势力,而且又向天下宣传了自己的仁德,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武王认为这才是治世安邦的良策,于是采纳了周公旦的意见,使得周朝越来越兴盛起来。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爱屋及乌”的成语却流传了下来。

虽然“爱屋及乌”只是姜太公为了引出后面实施的大屠杀提出来的,但是善良的人们却将后面的残暴自动的做了屏蔽和忽视,只留下了前面代表这美好的,劝导人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全部的美好愿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