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惠帝司马衷
史书上,为了体现晋惠帝司马衷的智商低下,举了何不食肉糜的例子。这个故事记载在《晋书·惠帝纪》中,原文是“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翻译过来就是,天下遇到了大饥荒,很多百姓没有饭吃都饿死了,晋惠帝反问:“没有饭吃,老百姓为什么不吃肉粥呀。”
司马衷确实智商不高,当初,司马炎也有点怀疑把江山交到这个傻儿子手里会不会葬送祖宗基业,就出了几道考题考验他,并要求他三天内交卷,太子妃贾南风生怕自己的丈夫丢掉太子之位,就暗中找了几个老先生帮助司马衷解题,司马炎看了答卷,觉得自己的儿子只是不善言辞,内心还是很有思路的,就放下心来。江山到了司马衷手里,受限于先天智商和皇后贾南风的胡作非为,晋朝江山江河日下,爆发了八王之乱,埋下了西晋灭亡的种子,但这次大乱,也让史书上留下了司马衷不为人知的一面。
永兴元年(公元304年),成都王司马颖的大将石超的军队突然杀到,司马衷的军队在荡阴大败,司马衷也中箭受伤,随行人员四散奔逃,只有侍中嵇绍穿着朝朝服,独自下马登上司马衷的天子车驾,挺身而出保卫惠帝,石超的军士把嵇绍拉下马车中要砍杀。司马衷说:“这是忠臣呀,不要伤害他!”石超猖狂大笑说:“奉皇太弟(司马颖)的命令,唯独不侵犯陛下一人而已,其他人可没说不能杀。”于是当着惠帝的面杀了嵇绍,鲜血溅到司马衷的衣服上,等到战事平息,侍从要浣洗皇帝龙袍,司马衷面露哀伤,说:“这是嵇侍中的血呀,不要洗去。”
我觉得,能说出这句话的人,你可以说他不是一个能治国理政的好皇帝,但不能说他是一个坏人吧。
对了,嵇绍就是千古名曲《广陵散》的作者嵇康的儿子,嵇绍死后三年,光熙元年(公元307年),晋惠帝司马衷在洛阳显阳殿驾崩,终年四十八岁,有人说他是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杀的,但我更愿意相信,这个错生在帝王家的好人临终时没有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