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外国人在中国犯罪该怎么处理 法律科普

时间:2024-04-06 06:30:00  作者:法谚1

中国人犯罪,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进行处罚。但如果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实施犯罪,我国刑法能够进行处罚吗?

根据《刑法》第六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当外国人踏上中国的领土时,其行为举止受到中国律法的管控,一旦实施犯罪行为,中国可以采取刑法的规定对其进行抓捕、处罚,这也被称之为刑法的属地管辖原则。不过,这其中也存在例外情况。

《刑法》第11条规定:【外交代表刑事管辖豁免】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我国于1975年加入《维也纳外交关系国际公约》,为保证驻华的外国外交代表能够正常执行职务,法律特别设立给予其特别的待遇。

当犯罪的外国人是外交代表、信使时,他们不受我国的逮捕和拘留,同时,代表的配偶、子女,以及来华访问的国外元首、外交部长等,也同样享有外交豁免权。在此类人犯罪后,我国需要采取外交的手段进行解决,例如要求派遣国召回、限期离境等。但如果外交人员的派遣国主动明确放弃豁免权的时候,我国按照刑法的规定对其处置。

当外国人并非拥有豁免权的外交人员时,在中国境内犯罪,包含国家的领水、领土、领空,以及中国的船舶和航空器,都要接受我国律法的管束和处罚,受到拘留和逮捕。这里的犯罪不完全要求犯罪的行为地和结果地一致,只要二者有其一向在中国境内,即可视为在中国领域内犯罪。

案例:李某是处于我国边境外的国外人员,出于某种利益,李某在境外扔了一颗手榴弹,炸伤了在境内严的中国公民。此时,仍可以视为李某在中国境内犯罪,其犯罪的行为在境外,但犯罪的结果发生在中国境内,我国可以依法采取相应的行动进行管辖。

除却属地管辖之外,我国的刑事管辖原则还包含属人管辖、保护管辖以及普遍管辖。

属人管辖针对的是在中国境外实施犯罪的中国人。《刑法》第七条规定:【属人管辖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中国人在境外犯罪,同样受到我国刑法的管束。但如果依照刑法的罪行规定,此行为最高刑不超过三年的有期徒刑的,国家可以选择不追究。例如李某在国外犯下了赌博罪,其违反了国内刑法的规定,但根据刑法的内容,本罪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最高刑没有超过三年,此时国家可以选择不追究李某的罪行。

但如果李某的身份是国家的工作人员或者军人,则不管最高刑为多少年,国家都必须追究其责任。对待特殊身份的工作人员,我国对其要求更高,更严格。

除此之外,保护管辖针对的是中国境外外国人针对中国人的犯罪。在属地管辖中,外国人来到中国领土上后,需要严格遵守中国的法律。但当外国人在境外,对中国人实行犯罪时,也可以受到我国刑法的管辖。

但其管辖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国外境内双犯罪。即是指在中国认为是犯罪,在国外也认为是犯罪。因国情不同,部分行为在不同的国家和中国的认定不同。有的行为在中国属于犯罪,但在国外不是,例如持枪在部分国家是被允许的,但在我国严格禁止持有枪支弹药。如果达不到国外境内双重犯罪,我国刑法无法进行管辖。

二是这种犯罪按照刑法的规定,法定刑最低需要达到三年以上。例如盗窃罪,其最低刑为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国外人对中国公民实行了盗窃,且情节轻微,此刻国家难以对其实行管辖。但如果其犯罪为故意杀人,即使情节较轻,也应当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此刻国家刑法具有管辖的权利。

值得一提的时,部分管辖因为犯罪人是外国人,其所在地点在境外,此刻无法正常引渡时,我国也难以对其犯罪进行追究。但难以追究不代表国家需要放弃自己的管辖权,刑法对此必须做出声明。

和上述三种管辖类型不同的是,普遍管辖依据的是我国缔结或加入的国际条约。不管犯罪人是否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地点是否是境内还是境外,只要出现条约规定的罪行,中国作为缔结者、加入者,需要按照条约内心行驶刑事管辖权。例如灭绝种族、劫持航空器、恐怖犯罪等。

我国的四种管辖原则中,既可以对本国人在本国领域的犯罪进行管束,同时可以约束外国人在境内的行为,并兼顾到国人在境外的犯罪,保住在境外留学的学生、华侨、访问人员。

结语

外国人和中国公民一样,都需要受到国家法律的管束。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受到侵害,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祖国的法律,给予我们最大的保障。作为中国公民,我们即使在境外,也不要心存侥幸,违法行事,同时,受到伤害后,也无需忍气吞声,而是求助司法部门,维护权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