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多米尼加是哪个洲的国家? 同处一个岛上的海地和多米尼加为何贫富差距严重

时间:2024-07-23 11:31:20  作者: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2021年7月7日海地总统若弗内尔·莫伊兹在自己的私人寓所中遇刺身亡使人们再次把视线投向了这个加勒比海岛国。中国人上次关注海地还是在2010年:那一年海地发生的七级强震造成二十多万人丧生(其中有八名中国维和人员牺牲)。当时的电视画面中不断播放的是海地满目疮痍流民遍地的凄惨画面。其实像海地这样的国家没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因为国际新闻只要一报道海地通常都没什么好事:海地出现在国际新闻中不是地震就是总统遇刺——总之是没什么好事。

国际新闻通常所关注的都是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印度这些大国强国。海地的国土面积只有2780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150万、GDP总量只有83.5 亿美元。海地的国土面积只有北京市的1.7倍左右、人口只有北京市的一半左右。这样一个弹丸小国在经济上是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在军事上只有一支3000人左右的警察部队用来维持社会治安。这样一个国土面积、人口数量有限且经济不发达、军事不强大的国家在国际新闻中自然很少受到关注。

所以海地一旦被关注通常都是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海地位于加勒比海中的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面积超过7.6万平方公里的伊斯帕尼奥拉岛是加勒比海中仅次于古巴岛的第二大岛。岛上分布着两个国家:东部是多米尼加共和国;西部是海地共和国。伊斯帕尼奥拉岛因此形成了一贫一富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并存的独特现象:西边的海地是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东边的多米尼加尽管也并不是一个发达国家,不过要是和海地比起来可就发达得太多了。

目前多米尼加不仅是中美洲经济最强势的国家,也是该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多米尼加的人均GDP为8282美元(约合57974元人民币),属于“中等收入偏上”国家。 如今多米尼加的人均经济是海地的10倍,人均寿命也比海地足足多出13岁。同出一岛的两国都面临着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威胁。2010年海地的大地震也波及到了多米尼加,然而两国在救灾和灾后重建上展示了截然不同的行动效率。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两国之间的贫富差距呢?1804年海地成为了拉美率先独立的国家,然而如今这个最先独立的拉美国家却成为了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历史上海地和多米尼加都曾被西班牙、法国等殖民者所统治过。最先统治伊斯帕尼奥拉岛的殖民者是西班牙人。西班牙人是根据自身需求经营这座岛屿的: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多山,而东部地区则平原相对较多,所以东部地区更适合开垦农业、兴建城镇,所以西班牙人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对东部地区的经营上。

早在殖民地时期伊斯帕尼奥拉岛的东部与西部之间就已形成了经济基础上的差距。怪不得如今有海地人感叹:“西班牙人来伊斯帕尼奥拉岛后把东部的多米尼加奉献给了上帝,然而却把西部的海地交给了魔鬼”。1659年法国军队占领海地后西班牙与法国签订了《勒斯维克条约》:西班牙将伊斯帕尼奥拉岛的西部割让给法国。从此伊斯帕尼奥拉岛形成了东部属西班牙、西部属法国的格局。法国统治海地时期大力发展甘蔗、棉花和咖啡等种植园经济。

到了十八世纪后期海地为法国提供的各种商品已占到法国进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1791年海地的黑白混血种人和黑奴举行起义。在经过十二年的浴血斗争之后海地于1804年1月1日宣布独立。海地由此成为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取得独立的黑人国家。1822年2月时任海地的总统让-皮埃尔·布瓦耶率军占领了伊斯帕尼奥拉岛东部地区。在此后的22年间伊斯帕尼奥拉岛处于一个统一的国家统治之下。不过海地自建国之日起就始终处于政局动荡的状态之中。

海地的独立战争是一次具有很大局限性的奴隶起义战争——它更像是一场类似官逼民反的战争。起义的参与者只在推翻殖民统治这一点上有共识,然而推翻殖民统治以后要建设一个怎样的国家呢?独立后的海地在国家发展建设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政治纲领作为指导,因此没能从根本上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稳固统治。海地第一位统治者让-雅克·德萨林将军在海地制宪之后反而自封为皇帝。自此之后共和制与帝制之争就成为困扰海地政局的一大难题。

这位自封的雅克一世皇帝以军事手段干预国家的生产建设,同时将国家的农业收入进行分配。这项政策在北方大受欢迎,但却在南方遭到强烈反对。雅克一世用武力镇压反对者的行为进一步激化了矛盾。雅克一世在位仅两年就被刺杀。本就没建立稳固统治的国家再次分裂。从此海地迈入了一段政局越发动荡的时期:从1804年海地独立到1915年的111年间共有近90位统治者相继上台。这些统治者中既有共和国的总统,也有效法雅克一世自封皇帝的。

海地因此成为了世界上政变频率最高的国家:从1804年海地独立到2009年的205年间发生过323次政变。光是1908年至1915年的短短七年间海地就发生了6次政变、更换了8位总统。直到二战后海地也没建立起稳定的政治局面,军事政变似乎成了海地政治的一大特色。政局不稳首先冲击的就是海地的种植业:海地独立以后经济作物的产量反而逐年下降。直到二战后海地的种植园经济也没恢复到18世纪的水平。海地工业的发展同样也不尽如人意。

反观同样位于伊斯帕尼奥拉岛的多米尼加在1844年独立建国后基础工业发展很快,因此得以建立起规模不小的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多米尼加独立后政局也曾偶尔出现动荡:1861年卷土重来的西班牙殖民者重新统治了多米尼加,然而西班牙人的这次统治只维持了4年就结束了。1916年多米尼加又一度被美国占领,然而8年后多米尼加重新实现了独立。不过除了这两次波动之外多米尼加的政局大体上还是相对比较稳定的。这和海地那种长期持续的政局动荡是有显著区别的。

上世纪80年代初多米尼加革命党领袖古斯曼出任总统后该国经济开始加速发展。此后多米尼加历届政府在充分开发、利用资源的基础上果断推行经济多元化政策:积极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外资,加大对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从而使多米尼加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而民众的生活水平也由此不断提高。如今多米尼加已成为一个以工矿业为主、经济结构多元化的国家。转型成功的多米尼加在GDP总量、人均收入、营商环境、全球竞争力、创新指数等方面都较以往有很大的提升。

多米尼加迎来了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而同一时期的海地仍看不到任何希望。长期以来海地国内各路政治势力彼此倾轧,美、英、法等外部大国也频频干涉海地。长期以来军事政变已成为了海地政治的一大特色,直到2006年以后海地的局势才逐渐趋于稳定。长达200多年的政局动荡给社会治安带来严重隐患,也屡屡打断了海地经济的发展进程。从总统遇刺这件事就不难看出海地的治安状况有多糟。枪击、绑架事件在枪支泛滥的海地层出不穷。位于首都太子港西北角的太阳城是警察也退避三舍的“危险之地”。

海地全境2/3为崎岖的山地,耕地很少且分散,加之基础设施薄弱、耕作技术落后,所以根本不适合发展规模农业。这导致海地每年需要斥巨资进口粮食才能维持生存。海地的矿物资源也比较匮乏:尽管历史上的海地曾因盛产黄金而闻名于世,但早在西班牙殖民期间便被开采殆尽。至于银、铜、铁、铝矾土等矿藏虽有一定的储量,但分布分散、开采难度大,所以根本无法实现量产。动荡的政局制约了国家的自主发展,而生态环境的恶化又让海地陷入了无尽的深渊。

早在殖民地时期殖民者为了扩大种植园的面积就罔顾生态大量砍伐树木。海地独立后政局长期混乱,以致于错失了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历史机遇。如今海地人的主要燃料来源还是树木,所以破坏森林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森林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从而又严重地影响到了海地的农业。人口的爆炸性增长更使海地面临的情况雪上加霜。2010年海地的大地震造成了20多万人死亡。地震尽管是人力无法抗拒的天灾,然而海地简陋老旧的房屋结构显然是加重伤亡的重要原因。

如今在海地这块贫瘠的国土上超过75%的人生活在赤贫状态下,只有20%的人能饮用上自来水,文盲率高达80%。当地有一句俗语:“海地人对苦难从不陌生”。自从独立后发生的323次政变、两次大屠杀以及数不清的飓风、地震灾害使海地变成了如今这样一个贫穷的国家。2010年的地震就导致海地经济出现7%的负增长。2011年以来政府以灾后重建为工作中心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这一过程中海地的经济有所恢复,然而灾后重建进展却远未达到预期目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