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说:“宁吃鲜桃一个,不吃烂杏一筐!”可见,吃东西要吃新鲜的。
不过,由于食品加工、食品包装等技术的不断改进,很多食品放置较长时间仍可保鲜。这就有了食品的保质期和有效期。
那么,保质期和有效期有区别吗?只要食品在保质期或有效期内,就可以放心吃吗?超过保质期或有效期的食品能否继续食用呢?
保质期为最佳食用期
有效期是最后安全期
保质期,又称最佳食用期,指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不同的食品有不同的保质期,即使是同类产品保质期亦有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生产厂家的加工工艺和包装方式是不一样的。比如,真空包装能使食品与外界隔绝,不易受到污染,因此能够大幅提高保质期。
有效期,又称保存期,指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产品可食用的最终日期。一般来讲,超过这个日期,食品不再具有消费者所期望的品质特性,甚至发霉、变质。无论食品多么珍贵、多么有营养、表面看上去多么诱人,消费者如果食用了,就可能有食物中毒的危险。
在我国,任何情况下食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都不能省略,而保质期、有效期可以任选或同时标出。
有些过期了还能吃
有些没过期却已变质
细心的同学可以发现,上述针对保质期和有效期的讨论,都有一个先决条件,即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
研究发现,在保质期或有效期内的食品是否一定可以食用,保存条件很重要,因为有效期或保质期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正常情况下,有效期或保质期内的食品不会发生变质,但如果保存条件没达到要求,食品的口味、气味和外观会变化得非常快,可能造成保质期和有效期提前失效,也就不再适宜食用了。
近期,我国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洪涝灾害可能带来不利的食品保存条件,导致食品提前变质。因此消费者应注意,不要食用被洪水或雨水浸泡的预包装加工食品。
此外,很多食品的实际有效期远比标示的有效期更长。比如,一些采用腌制、罐藏等加工方式生产,或食品原料自身较为稳定且耐贮存的食品,食醋、酱油、腌菜、麦片、茶、可可粉、香菇、木耳等,只要储存得当、包装完好,即使超过了保质期,拆开后没有发现色、香、味发生变化,也可以继续食用。
如何识别过期食品?
1、从外观、气味上辨别。假如肉类发粘,奶制品呈豆腐状,糕点长霉、有异味,那么肯定是过期食品。
2、查看食品标签。首先看标注时间是否超过保质期。其次看食品标签是否规范。倘若外包装标示生产日期见封口,在封口上却找不到相应的日期,那么标签肯定是不规范的。倘若生产日期看起来模糊、缺损,那么这样的标签也是不规范的。超过保质期的或者标签不规范的都不宜选购。
3、有些情况下,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期“消失”或“被撕”,可以上网查询条形码及生产批号,然后“推测”出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期。有时候对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期不放心,也可以上网进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