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高处不胜寒全诗(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时间:2024-09-17 10:01:02  作者:好运诗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又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水调歌头》,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首词,曾多次被改编为歌曲,唱红了大江南北。也许有些人不知道苏轼,但一定会唱这首歌。

苏轼当时作这首词时,身在密州,由于和当权宰相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合,自求外放到密州做地方官。

苏轼和王安石虽政治意见不同,但私底下却是推心置腹的知己。从这也反映了当时北宋文人之间的风气,是健康和正向的。

苏轼与弟弟苏辙,父亲苏洵,并称为三苏,这在古往今来的文人士大夫中是极其少见的。可与之相媲美的就只有曹家父子,曹家父子中,曹植在文学上的造诣最为出色,曹丕曹操父子二人,在政治上的叱咤风云掩盖了其在文学上的声名。

苏轼重情,与弟弟苏子由手足情深。他曾多次请求朝廷把他调到离弟弟近的地方,但这一愿望一直未能实现。当时在密州写下这首词时,与弟弟已七年未曾见面。

这首《水调歌头》历来被公认为,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首词是在人与人的对话中,探索人生的意义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说这首词是历经磨难的苏轼,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的祝愿。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望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是今晚的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啦,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一边舞蹈一边赏着月光下自己清冷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是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的。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共赏美好的月亮。”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颠沛流离,他与文为伴,与诗为友。在他的诗中,也反映出了他坎坷的人生。

不论在朝为官,还是被流放在外,苏轼始终都有着乐观旷达的心态,无论是身处逆境还是顺境,他都能够处之泰然。

在他的诗中,我们感受到了苏轼的淳朴可爱和旷达豪放的心境。

“莫听穿林达打雨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在花甲之年,对自己的一生做了总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惠州、儋州是当年苏轼被流放的地方,他在总结自己的一生时,没有提及任礼部尚书和员外郎时期,更不在徐州,杭州等地方担任知府时期。失意也罢,坎坷也罢,他都丝毫不减豪放浪漫的本色。

在每个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东坡居士。

苏轼一生为官,为民请命,为民谋福利,他不在乎名和利,心中时刻装着老百姓,他是黎民百姓心目中的好官。

林语堂对苏轼的评说:“他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东坡曾自云:“自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从这首词里,我们不难理解,苏轼是个多么接地气的一个人,难怪被称为全民偶像。

苏轼一生,享年64岁,在短短几十年里,他留下的诗、词、文章,据统计将近3400多首,而且很多首都是名作。

他在书法和画画方面也都有很大的成就,他是有名的新派画家,伟大的书法家。

天赋异凛,旷达乐观,命运坎坷,成就了不凡的东坡,千年以后,他的诗词书画依旧滋养着我们,或背诵,或吟唱,都是我们生活里另一道美丽的风景。

愿我们都能在万丈红尘的俗世,心怀诗意,用豁达的心态走向梦想的远方,犹如可爱东坡,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