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是根据我去年发布的一条视频文案整理的。
如果你能在25岁之前刷到这篇文章,那么你将会超越90%以上的同龄人。
各位有没有发现,当你在刷短视频的时候,如果你搜索或者点赞了某个视频,平台就会源源不断给你推荐同类型的视频?
在信息传播中,一个人如果只关注自己选择的领域,或只关注那些让自己愉悦舒服的东西。
久而久之,便会像蚕一样,将自己封闭在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
而且陷入的时间越长,信息壁垒越厚,你就越难以打破。这就是信息茧房。
在同质化的信息内容里,你听到的永远都是你想听的声音,你看到的全都是你想看到的内容,你学到的,也只是你认同的观点。
时间久了,你会变得偏激,极端,思考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严重退化。
比如,你经常看“结婚是爱情的坟墓”这类视频,那么平台会一直给你推送那些“反婚反育”的内容。你会变得恐婚,看到的婚姻全是不幸。
不要认为我在危言耸听,这正是大数据的可怕之处。
如果你不信,不妨大胆做个小实验,一起给这篇文章点赞。
我敢保证,两天之内你还会刷到我的其他内容。
现在的大数据算法,是越来越高级,越来越懂人性了。
它能根据你的行为数据,揣测到你的主观想法,然后投其所好推送更多“你喜欢”的内容,让你沉浸在一个充满偏见的信息世界里。
凡是跟你意见相左的东西,一律不会给你推送。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平台它在讨好你,它怕你不爽,怕你减少使用这款APP的时间。
平台一直在优化算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让你上瘾,最后再进行大数据“杀熟”。
虽然有点阴谋论的味道,但这是很多互联网平台赚钱的底层逻辑。
每一个商业平台,都在想方设法抢占用户的注意力。
小到一个民族,大到一种文化、一种文明,其实都是一种信息茧房。
换句话说,不管是文化、民族、国家、道德等诸多概念,都是为了让某个群体中大多数人利益得到保障,而编织出来的一个特大的信息茧房。
怎么控制舆论?给那个不听话的群体制造信息茧房就行了。
最近风声紧,咱们就不细说了。
各位自己去悟,能悟出多少就看各位的慧根了。
很多人问我,怎么避免陷入信息茧房?
准确来讲,应该是如何避免陷入一些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信息茧房。下面说两个方法:
第一,学会独立思考,主动搜索信息。
“今天38度”是事实,但是“今天很热”,是观点。
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可悲的是,很多人连事实的真假都没有认清,就直接去评判观点,键盘侠就是这么来的。
比如,爆炸性新闻事件一出,有一类人立刻去围观吃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各种指责、谩骂。
还有一类人,保持清醒,客观去分析,或者等待时间给出真相。
而有一类人,利用大家爱吃瓜的 弱点,去挑动他们的情绪,然后营销他们。
结果就是,第三类人成功把第一类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
当然,第一类人的钱,也被吸引过来了。
90%的自媒体,其实都是利用热点新闻事件,来喂食打工者的。
如果你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你会很容易在各种奶嘴乐信息中迷失自我,容易被人蛊惑,容易站队互撕,陷入负能量的信息茧房之中。
你虽然接受投喂的信息越来越多,但是接触到的有效信息,却越来越少。
第二,多读书,多写作,去接触不同的圈子。
劝人读书写作,听起来有点像废话,但其中的好处,我不想说太多。
这个世界99%的东西跟你没关系,关心世界没有什么卵用。
我们应该关心的,是我们的影响圈。
我们大部分人,接受的都是九年义务教育,读高中,上大学,然后工作。
说真的,除了大学和工作不一样,大学以前学的东西,几乎都是一样的。这就导致了你在毕业后,你所在的圈子、你身边的人,还有他们的想法,跟你是差不多的。
清朝末年的农民没有机会出国,就会认为这个世界我们就是第一;
专家不出门,就认为家家户户都能买得起房子,都买得起车,找得到好工作。
古人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信息爆炸时代,算法推荐代替了个人的自主选择,碎片阅读代替了深度解读,很多东西都是别人设计好的,并不是你真正想要得到的东西。
有人谴责平台的大数据算法不道德,让人越来越沉浸于狭小的信息世界中;
有人开始自我反思,主动打碎茧房。
其实平台只是顺势而为,而那扇认知的窗户,大多数时候是被我们自己关上的。
眼睛只能看到当下,思考才能看到未来。
学会独立思考,看到不同的世界,你才会有不同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