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原义不明的成语,我们往往按习惯用法来反向解释其字面含义,有时不免似是而非。
成语“无独有偶”和“独一无二”,就属于这种情况。如果不提习惯用法,单从字面来读,二者都毫无情绪色彩到近于面无表情,遑论褒贬,并且拆开都不是词语,连着都不成语句。“无独有偶”如果当整句解读,说它是正常说话方式,都有些勉强。
想象一下,聚会时问起某位客人,有几个小孩,而他回答说“没有一个,有两个”,大家会用什么眼神看他。说人话好吧?
这两句成语的独特句法,是要说一件独特事情,本义与其习惯用法,全无关联。为什么放在一起谈呢?我们来把它们拆为字组,对比一下:
. 独一/无独,无二/有偶
不难看出,它们不但句式相同,对仗齐整,用字也是同一字或者同义字。是偶然巧合,还是有内在联系?能找回它们的本来用意吗?这里就来闲侃一下,给出解答。
破解这两句成语,就像解码加密文本需要密匙一样,要用到一个字匙,而提示线索,就在其构句用语之中。
这两个四字成语,合用了共6个汉字,“有-无”之外,是两个对等的反义词对,“独-偶”和“一-二”。偶字还有“二的倍数”的数学含义,但并不总是适用。譬如说,配偶“配偶”,就不能按二的倍数的意思扩编。一个屋檐下八位妻子六位老公,那怎么行,一日三餐都得点名签到,太…麻烦了。这很可能也是人类采取一夫一妻制的主要原因之一,开饭时摆碗筷,不容易数错,简单易行。所以,偶字的这个词义,这里不予采纳。偶就是二。
与之相当的,还能联想到别的反义词对吗?张口就到嘴边的是“单-双”,未必会马上想到的,是“只-双”。只身一人,就是独自一人;影只形单,就是孤独落单。只字的本义是单、独。还有,双是两个“又”,又字本身也有双、偶的含义。
现在来把这几个对应的反义词列出来:
. 独,一;只 偶,二;双(又)
“只-双”的繁体是“隻-雙”,从字形就能看出,只和双才是正版原装的反义词对。由独偶/一二,很容易联想到只双。与本文有关的重点在于,这个隻字,就是破解两句成语的关键字,而它所含有的隹字旁,则是所要用到的字匙。
其实,理解这两个词句的真正误区,是按整句释读的固定思维。将句读方式变为“无-独,有-偶”和“独-一,无-二”,字匙在手,就能够芝麻开门。
我们把隻字看为整体,先来看再添一个隹的有无对比。无这个隹为“隻”,意思是独;有这个隹为“雙”,意思是偶。换个简练说法,无(隹) - 独,有(隹) - 偶,无独有偶。
把隻字拆开,再来看隻字中这单独一个隹的去留。独隹为“隻”,意思是单或者一;无隹为“又”,意思是双或者二。换个简练说法,独(隹) - 一,无(隹) - 二,独一无二。
这便是“无独有偶”和“独一无二”的共同来历。它们其实是一对联袂语句,原本要说的是:“隻”这个字的字形结构很有意思,字义是独,但是添隹为偶,去隹也是偶。所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用一个根本不在语句中的字,来解读语句,可能有人谓予不信。
其实,做过字谜的朋友,有可能对上面说及的句式看着眼熟。有一种常见的字谜句式,就是“有-无”句式。比如“人有它大,天无它大”,“商周有,秦汉无。唐朝有,宋朝无。”
“独一无二,无独有偶”,正是这种类型的一个字谜的上半句和下半句。以“独-偶”和“一-二”为提示,这个谜面的字匙是隹,谜底是隻。
隻字的确是未出现在其字面里。较真了吧?谜底不在谜面词语中,那是必须的。如果明放在谜面里,那叫大白话,不叫字谜。
这个字谜相当工巧,寥寥几字,既提示了谜底的字形结构,也暗示了在“独/偶,一/二”这个相对较窄的范围,寻找答案。悟出谜面句读是“有-无”字谜句式,通过联想,“隻/雙”二字便呼之欲出。
当然,它过于文人风格,也过于间接。通常是谜面字暗示解谜的字匙,而它却是谜面字暗示包含字匙的另一个字,类似于文字射覆。于是原来的用义渐被遗忘,而其工整独特的句型表达却被人记住,字谜的上下句分手拜拜后,各自换了个马甲,就有了余韵至今的两句成语,及其风马牛不相及的习惯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