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介绍

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生平坎坷仕途上浓得化不开的哀愁

时间:2024-01-29 16:38:10  作者:乒乓与诗

大概在上初中的时候,很多同学购买的笔记本上,都印着一首词,就是那首直到现代都能背的出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在那个懵懂的年纪,这首词就像一道浅浅的小溪,悄然流入我们的心田,细腻、清冷,滋养着、撩拨着我们的少年心绪,让一枚枚似有若无的爱情的种子发芽。这首词的作者,就是秦观。

秦观像

秦观,字少游,高邮人,北宋词人。秦观是大诗人苏轼一生的学生和挚友,甚至可以说,秦观一生,成也苏轼、败也苏轼。秦观比苏轼年轻十二岁,在苏轼做徐州太守时,年轻的秦观便带着自己的作品拜谒苏轼,受到苏轼的赏识,并从此投入苏轼门下,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在以后的岁月里,苏轼对秦观大加提携,甚至向与自己“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王安石推荐,终于使秦观步入仕途。然而,随着北宋政坛剧变,苏轼被贬岭南,作为苏轼学生的秦观也被一贬再贬。苏轼被贬到了海南岛,秦观被贬到了雷州,两位垂暮之年的挚友,就这样隔着一道浅浅的海峡。后来,他们又都遇赦北归,然而秦观还没有回到家乡,就死在了广西的藤州,享年只有五十二岁。

秦观在词的方面造诣非常高,在整个宋朝,在婉约词的领域,秦观都是高峰一样的存在,与柳永、周邦彦等大家可称伯仲。但也许是身为迁客骚人天生就有的多愁善感,或是仕途生涯的困顿对身心的打击,秦观的词总是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哀愁。读来让人心酸,甚至为之垂泪。今天,就位大家推荐几首围绕着“愁”字展开的秦观词,但希望大家阅读之余,不要把自己也裹入这些哀愁之中。


一.飞红万点愁如海

千秋岁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这首词作于秦观受苏轼牵连被贬之时。春景如画,但物是人非,在令人意乱情迷的景物中,融入了诗人怀念朋友、感慨身世的思绪。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因为与朋友分别而无人共饮,因为思念朋友而消瘦,导致衣服变得宽大,这句与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异曲同工,但更显高古。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过去与朋友们在一起觥筹交错的时光恍如隔世,如今的自己依然垂垂老矣。最后笔锋一错,疾笔而出,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这哀愁,不是伤春,却像春天的落红一样无边无际,飞红如海,以海喻愁,极写诗人内心的愁苦之多。这愁苦,包含着往事不可追之叹,朋友不可见之思,仕途不可入之悔。

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贺方回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及秦观的这句“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被后人誉为写“愁”的三大名句。哎,这古人的愁,是真多呀。


飞红万点愁如海 配图


二.过尽飞鸿字字愁

减字木兰花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这首词以女性化的口吻,写自己的羁旅孤愁。从第一句中的天涯来看,应该是写于诗人被贬谪岭南之时所写。词的上下片共四句,以四种不同比兴手法描摹了心中的愁苦。

第一句,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自己孤身一人远在天涯,无人问津,心中凄苦,包含着对故人朋友的一点小怨念。

第二句,遇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古人常以断肠、九转回肠形容伤心痛苦。金炉小篆香,是指燃烧刻有篆字形花纹的香料,燃烧时,香烟缭绕,盘旋上升,恰似愁肠九转。

第三句,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黛娥指美女的修眉。愁眉深锁,即便是吹得百花盛开的春风,也吹不开。

第四局,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北雁南飞,或者南雁北飞,在空中往往结阵而行,即一会排成一个一字,一会排成一个人字。因此,飞鸿的意象在古人的诗中,往往是思念亲人、投书问讯的象征。在这里,过往的雁阵在诗人的眼里,都变成了一个个愁字。飞鸿尚且能够自由的飞翔,而自己却只能困倚危楼,目送飞鸿远去,锦书难寄。其哀愁,其怨恨,又怎一个愁字聊得啊。


过尽飞鸿字字愁 配图


三.无边丝雨细如愁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同样是写愁,这首词倒是轻盈了许多。词以女性视角,抒写百无聊赖、无所寄托的闲愁。尤以下片首两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为妙手偶得之笔。

近人沈祖棻《宋词赏析》分析这两句时,说:“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 ‘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细’这两个共同点,就将四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两组,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也同样很新奇。”沈氏的分析为读者掀起了作品的一层面纱。

其实,诗人不仅以梦喻飞花,以愁喻丝雨,在读者的阅读中,同样能感受到诗人以飞花喻梦,以丝雨喻愁,更将自在赋予飞花和梦,将无边赋予丝雨和愁,文字本身的美将这种种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轻盈幽眇的境界。《词则大雅集》评价这首词“婉转幽怨,温韦嫡派”,实可当之。(注:温韦 温庭筠 韦庄,晚唐诗人,婉约词的鼻祖)。


无边丝雨细如愁 配图


四.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根据词的风格,这首词应该是秦观的早期作品。格调清淑,文辞艳丽,借暮春景色抒发内心情感。

上片写离愁别恨,从遣词来看,对方应该是一位女子。与该女子的分别,显然让诗人非常不舍,甚至“为系归舟”以作挽留,然而,斯人已去,当初的爱有多深,如今的恨就有多深。物是人非,当年今日的种种,只让人徒增烦愁。

下片在离愁别恨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诗人韶华逝去的慨叹。暮春时节,登楼望远,都是无情的飞絮与落花。离愁别恨与韶华易逝叠加起来,萦绕在诗人的眼前心上,于是便有了“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关于词的最后一句,有人说秦观是从其老师苏轼的“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化出,但在渲染愁绪上,要更进一层。

专业词论著作《草堂诗余》评价这首词为“只为人不见,转一番思。种种景,种种情,如怨如诉”。

便作春江都是泪 配图

五.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

江城子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这首词,在秦观与苏轼二十余年师生情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北宋元符三年,支持新政的宋哲宗驾崩,宋徽宗登基。徽宗登基不就,就下令赦免旧党。苏轼遇赦北归,六月二十五日到达雷州,当时秦观贬所在海康,闻讯赶来与恩师相见。这时候,师生二人都已经走到人生的暮年了。在一贬再贬七年之后,在这万死投荒的蛮荒之地,再次相见,恍如梦寐。

词的上片,南来飞燕,是秦观自指,北归雁,是指苏轼,秦观当时五十二,苏轼当时六十四。秦观虽然年轻十几岁,但由于数年的颠沛流离,承受着蛮风瘴雨的侵蚀,再加上没有乃师的旷达自适,看起来竟和恩师一样垂垂老矣了,重见两衰翁,是写实,却令人恍如隔世。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这一句既表达了自己的贬谪生活和恩师一样,无需挂怀,更隐含了对恩师的体谅,毕竟秦观的贬谪,是受了苏轼的牵连,但这些都不重要了,都在不言中。

词的下片,师生九死一生还能相见,自是一番小酌。然而,乐事总是匆匆,短暂的相会之后,又要各自踏上旅程了,就如落花流水、各西东。在人生的暮年,在变幻莫测的人生旅途上,也许这就是最后一次相见了。烟浪远,暮云重,就如层层堆叠的愁绪,压抑、凝重、浓的化不开。

事实上,秦观与苏轼这次相会之后不久,就在近两个月后的八月二十日,秦观北行至藤州(广西),伤暑困卧,竟不幸逝世。师生在雷州的相会,就位彼此间的友谊画上了一个浓墨重彩的句号。也让彼此的人生少了很多遗憾。据说,秦观在最后是含笑而逝,这位“真古之伤心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解颜,也许是他对生命终于通透了。


秦观墓


虽然,作为一位婉约派词人,秦观的词作中有很多萦绕着浓重的哀愁,但相对于柳永、周邦彦等,我还是更喜欢秦观。柳永在科举诗意后,过分的投身于儿女情长,周邦彦虽然在词的创作上长袖善舞,但他的作品真的让人难以卒读。清代评论家冯煦对秦观的评价我非常认可,给大家转录于此并以做此文之结语:

少游以绝尘之才,早与胜流,不可一世,而一谪南荒,遽丧灵宝。故所为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悄乎得《小雅》之遗,后主而后,一人而已。昔张天如论相如之赋云:“他人之赋,赋才也;长卿,赋心也。”予于少游之词亦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虽子瞻之明俊,耆卿之幽秀;犹若有瞠乎后者,况其下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