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他是隋末起义军的领袖之一,曾经与唐高祖李渊结为异姓兄弟,后来因受到李渊的猜忌而反叛,最终被唐军所杀。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
李密出生于北周名将李弼的曾孙,隋朝上柱国李宽的儿子。他从小就好学,尤喜兵法,曾经把书挂在牛角上,骑着牛读书,人称“牛角挂书”。他因父亲的关系成为隋炀帝的副官,但后来因为不满隋炀帝的暴政,辞去职务,隐居起来专心读书。他与隋末名将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友善,参与了杨玄感起兵反隋的叛乱,但杨玄感兵败被杀,李密也被隋军逮捕,后来逃脱,隐姓埋名。
大业十二年(616年),李密通过王伯当的介绍投奔瓦岗军,成为瓦岗军的谋士,受到瓦岗军首领翟让的器重。他设计袭破了兴洛仓,开仓放粮,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他又率军击败了隋朝的名将张须陀,攻占了黎阳仓,并开仓放粮。他与隋将王世充在洛阳附近激战,互有胜负。他的谋士祖君彦起草了《为李密檄洛州文》,历数隋炀帝十大罪状,天下震动。各地的豪杰纷纷建议李密登基称帝,但李密以“东都未定”为由拒绝了。
大业十四年(618年),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死,隋朝灭亡。李密被隋朝的越王杨侗册封为魏国公,命他平定宇文化及,李密率军大破宇文化及于黎阳。与此同时,王世充在洛阳发动兵变,杀死了越王杨侗,自立为帝,建立了郑国。李密得知王世充专权,拒绝入朝朝见,回到了瓦岗军的根据地金墉城。此时的李密骄傲自满,不再体恤将士,府库中没有积蓄,甚至打了胜仗都不把战利品分给将士们,使得瓦岗军将领离心离德。王世充乘势袭击瓦岗军,败瓦岗军数员骁将,李密的部下纷纷投降王世充。李密率部西走长安,投降了据守太原的唐高祖李渊。
李渊大喜,拜李密为光禄卿,封邢国公,还将表妹独孤氏嫁给了李密,称呼李密为弟。但李密不甘居于人下,对自己的处境非常不满。同年年底,李渊派李密去黎阳安抚昔日的部众,但李渊突然反悔将其召回,李密大为恐惧,决定叛乱。李渊派兵追杀李密,李密被唐军所杀,传首长安。李渊派人将李密的首级送往黎阳,招抚其余部。李密的旧将徐世勣献黎阳投降,请求收葬李密的尸首,得到李渊的允许,以公爵之礼葬之。
李密的一生,是一部隋末动荡的历史缩影。他是一个有才华、有抱负、有勇气的人,但也是一个有缺点、有错误、有悲剧的人。他的起义,为推翻隋朝的暴政,为唐朝的建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传奇,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历史增添了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