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真的逝去了。
基辛格(1923-2023),美国外交家、政治家、国际关系学家,前国务卿,中美关系破冰者
随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等人相继去世,如今基辛格也与世长辞,享年正好100岁。见证二战、缔造冷战的一代人彻底离去,如今的世界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新世界仍然前途未卜。
基辛格
如今去回顾基辛格的一生,他确实可以担得起拥有“传奇”的一生。生于1923年的基辛格,完整经历了整个二战、冷战、反恐战争、毒品战争,作为尼克松政府的国务卿,他还曾经站在人类权力的顶峰,做出了许多足以影响整个世界的决定。
基辛格与美国总统里根
特别是对于中国人而言,基辛格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早在1971年,是经由他的秘密访华,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他也被认为是“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人”。2011年,基辛格出版了《论中国》,从外交和地缘政治角度出发分析中国,有大量基辛格本人的真实经历和见闻,因此这本书的历史细节还是相当到位的,可以一读。
基辛格《论中国》
关于基辛格,他实在拥有太过波澜壮阔的一生,也难怪他被称为“活的历史书”。对于中国,他可能是老朋友,但对于第三世界,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战争贩子。
基辛格年轻时
尽管基辛格的一生都在为美国鞍前马后,但他其实不生在美国,甚至直到20岁才正式成为美国人。1923年,基辛格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一个富裕犹太人家庭,少年基辛格可远远没有日后名扬国际的范,当时的他只喜欢踢足球,如果不是后来的二战,他可能是个球员。
基辛格兄弟和母亲
1933年,一件突如其来的大事情彻底改变了基辛格一家的命运轨迹。那一年,希特勒的纳粹党在德国获胜,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德国的反犹太主义达到顶峰,基辛格的父亲失去了他的教师工作,基辛格也无法继续读书。在极其压抑惨淡的社会氛围中,犹太人人人自危。
1933年纳粹党集会
1938年,当时的德国已经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德国和奥地利境内爆发了大规模反犹的袭击事件,史称“水晶之夜”。2万多家犹太人店铺被打砸,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美元,就在纳粹德国即将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基辛格一家出逃英国伦敦。
水晶之夜
几经辗转,基辛格一家最终落脚美国纽约,并定居于此。当时的基辛格只会说德语,英语还是很不利索。在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正式对轴心国宣战,加入二战。1943年,基辛格获得美国国籍,和当时绝大部分美国男青年一样加入美军,一路打回德国。
方框中的人即为基辛格
他当时所在的部队是一个情报部队,由于熟悉德语,他第一次被委以重任。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经验,他也在军队里认识了他一生的伯乐克雷默。
基辛格伯乐克雷默
基辛格后来回忆说,正是这段从军之旅,让他第一次真正认可美国,认可自己的美国人身份。基辛格在1946年结束服役,并进入哈佛大学深造,他拥有极好的头脑,堪称是过目不忘。在取得了政治学博士之后,基辛格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哈佛期间,他广结好友,积累了许多人脉,这些都为他日后的外交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
在美国,大街上随便找个人问历史,可能连美国什么时候建国的都不知道,这是因为美国的教育高度分化,平民教育和精英教育并行。基辛格这样的绝对精英,优秀到了因为他,美国大学不得已出台了一个“基辛格标准”,本科生毕业论文不能超过3.5万字,因为基辛格的本科毕业论文写了400页,比博士论文还要专业。
基辛格和尼克松
基辛格正是在读博士期间,确立了自己的外交战略思想,那就是所谓的“大国均衡”,即大国制定秩序,小国遵循秩序,全球在一个稳定的框架内,保持利益均衡,也就是罗斯福搞的那一套。基于这种思想,基辛格后来才会主动向中国示好。
基辛格和小布什
毕业之后的基辛格,一直在高校任教,但是也高度参与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著述等身,属于非常优秀的政治学家和国际关系学家。他极好的人缘和高超的政治才能让他得到许多人的认可。1958年,在成功帮助纳尔逊·洛克菲勒竞选纽约州州长成功之后,基辛格名声大噪,成为美国政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智囊明星。
1960年的纽约
进入60年代,美国迎来了冷战期间最严峻的10年,这60年代,美国面临着剧烈的社会转型与国际局势。1963年,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死于枪击,当时的美国正在考虑是否要武装介入越南战争。肯尼迪之死,直接将本来就十分紧张的美国政界推向了激进的战争决策之中。
1963年,肯尼迪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遇刺身亡
其实,基辛格是罗斯福政策的信徒,他支持雅尔塔体系,主张中美英苏法五个大国共同主持国际秩序,然而美国在罗斯福死后直接进入了冷战,并且因为肯尼迪之死,继任的约翰逊扩大了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离岸制衡成为泡影。
雅尔塔会议
1968年是一个节点,那一年美国大选中,基辛格的老板纳尔逊·洛克菲勒没有成为共和党候选人,但基辛格却由此认识了另一个大佬,那就是尼克松。当时,尼克松正是共和党候选人,他看中了基辛格的才能,于是把他挖到了自己的竞选团队里。
尼克松和基辛格
也正是在尼克松手下,基辛格达到了他人生的最高峰,出任国家安全顾问。1969年,尼克松成功竞选美国总统,彼时越南战争激战正酣,美国国内也因此产生了剧烈的社会动荡,民权运动、女性解放运动、反战游行都热火朝天,整个美国社会处在撕裂的边缘。
反越战大游行
国际上,苏联的穷追猛打也让美国疲于应命,美国开始进入防守状态。因为越南战争,美国的军费开支飙升至2500亿美元,致使维持了20多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美元持续走低,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极其严重,整整一代美国年轻人陷入了迷茫之中。
越南战争
在这样的情况下,尼克松政府在基辛格的策划下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寻求所谓“国际均势”,即同时保持美国、苏联、中国、日本、西欧在国际上的地位,以达到平衡,抗衡苏联给予美国巨大的压力,其中关键的国家就是我国。
冷战对峙
在此前,保守的美国政府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有一个共识就是围堵中国,肯尼迪甚至说过:“只要我还是总统,中国就别想搞出原子弹”。然而基辛格却大胆地提出应该趁着“中苏交恶”,将中国拉到美国这一边,至少要保证中美一起遏制苏联。
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
基辛格是外交战略家,很像纵横家,他无权管理内政,便只能专心在国际上走动。于是,在他的百般考量之下,中国就成为了美国压倒苏联唯一的关键。合纵连横,大戏上演。
基辛格在北京
当时的美国,普遍将中苏视作盟友,并且长期妖魔化中国,特别是许多共和党人难以想象自冷战开始以来就实行的“反中苏”政策被推翻,如今竟然要和中国做朋友。但是,作为一个战略家,基辛格从美国利益出发,意识到和中国接触是保证美国不落下风的唯一途径。
乒乓外交
彼时1969年珍宝岛事件之后,中苏交恶,这就让基辛格看到了机会。
珍宝岛
但是如何开启接触呢?毕竟美国人和中国已经断绝联系长达20年,谁也不敢保证贸然接触不会发生点事情。这个时候,1971年日本名古屋世乒赛期间,中美乒乓运动员首次友好接触,并且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揭开了中美关系解冻的序幕,史称“乒乓外交”。
1971年,美国乒乓代表团在长城
基辛格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中国在释放信号。于是,同年,基辛格访问巴基斯坦,并决定在这里取道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中国。在一次晚宴上,他假称肚子痛,知晓内情的时任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立马安排,基辛格就这样乘坐着巴基斯坦飞机抵达北京。
叶海亚·汗,助力中美接触的巴基斯坦总统
基辛格秘密访华只持续了48小时,却和周总理进行了长达17小时的会谈,就中美关系、世界格局、中国重返联合国、苏联动态等一系列问题交换了意见,基辛格在北京还特意用筷子吃北京烤鸭。有趣的是,基辛格虽然是共和党智囊团,但是却并不古板,他甚至还曾经挂出“美帝向中国人民问好”的横幅,以显示自己的低姿态。
基辛格与周总理
基辛格的破冰之旅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是极为成功的,他跨越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与中国达成了极为核心的对话。
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
在成功秘密出访之后,基辛格立刻着手安排尼克松的访华细节,终于缔造了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之一的尼克松访华,足以载入世界史册。这一成功的破冰之旅,不仅让尼克松大为满意,也让基辛格的名字传遍世界,以至于到今天都有许多中国人对基辛格一名如雷贯耳。
尼克松访华
当然,基辛格和尼克松政府的一切行为最终都只是为了服务美国国家利益,也即重塑国际秩序和对抗苏联。除了中美关系问题,基辛格还深度参与美国各项外交事务,1973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中东局势恶化,基辛格立刻飞往沙特阿拉伯。
第三次中东战争
今天的美国人都得感谢他,因为正是基辛格与沙特阿拉伯国王、叙利亚总统等许多中东领导人进行了4个多月的谈判和斡旋之后,美国才彻底确立了石油霸权,直到今天,中东地区都必须用美元结算石油,允许美国驻军等特权。
基辛格会见沙特国王
此后,基辛格继续着他的外交之旅,推进美国埃及关系正常化、主导越南战争结束、与苏联签订反导协议等等,都是基辛格的手笔,以至于当时的美国《新闻周末》杂志将他戏称为“外交超人”。似乎只要基辛格一出马,就没有他办不到的事情。
基辛格
1973年,美国撤军越南,基辛格也被尼克松任命为国务卿,相当于外交部长。尼克松对他的信任,致使他由此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权力最大的国务卿。据说尼克松和福特几乎事事都要问过基辛格才敢下决定,打个不怎么恰当的比喻,基辛格是美国“诸葛亮”式的人物。
南越军队
基辛格以渊博的知识、优雅的谈吐和幽默的演讲风格闻名,人人都尊称他为“基辛格博士”。不过在1974年,尼克松因为1972年大选之时监听民主党候选人的“水门事件”下台,失去了尼克松的基辛格,瞬间就失去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依靠,福特政府虽然延续了尼克松政府的政策,但是对于基辛格而言,始终没有那么得心应手。1974年尼克松卸任之后,基辛格在福特政府内阁又待了2年,直到1976年民主党人卡特胜选,基辛格的时代结束了。
1974年,基辛格访问日本,和一个日本女孩做鬼脸
其实,如果是大国,对基辛格的评价都会比较高,基辛格尤其尊敬中国这个对手。但如果是小国,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那么对基辛格应该只有“战争贩子”的评价,因为基辛格的合纵连横,都是有利于大国,而小国只是棋子,在南美洲,基辛格策划了多起血腥政变。
不过基辛格不同于其他的美国幕僚,他渊博的学识和出众的外交才能,使得他继续在学术圈和智库维持着极高的人气,许多战略智库和企业都高薪聘请基辛格。他本人也乐于做这种国际掮客,在卸任之后参与过911事件调查、伊拉克核武调查、2002年冬奥调查等国际事件。
基辛格与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
在里根政府和老布什政府任内,他虽然没有正式入职内阁,也没有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力,但是好歹是看来共和党党内面子,里根和老布什都给了他许多职位,诸如1983年任美国中美洲问题委员会主席,1986年任美印关系委员会主席,1987年任中美关系委员会主席等。
基辛格与英国前首相撒切尔
不过令人感叹的是,如基辛格这般信奉“斗而不破”的均衡外交的战略家,在进入千禧年之后就被主张“美国至上”的新保守主义派踢出了政治核心圈,于是美国先后陷入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两个泥潭,以至于今日世界的乱局,都是在一种错误的国际态势下出现的。
伊拉克战争
说完了基辛格的成就,下面就要说说他的黑料。客观来说,基辛格从来不是什么所谓中国的朋友,他的一切决策出发点都是美国利益,但是基辛格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他能够欣赏中国,能够尊敬中国,以正当而非偷偷摸摸的方式来维持美国的利益,这已经难能可贵。
基辛格
概括来说,其实基辛格在冷战期间干了许多脏事,但绝不是遮掩的脏事。值得注意的是,基辛格始终以美国利益作为第一利益。身为犹太人的他,也只将美国的国家利益和霸权利益放在第一位,至于犹太族群和以色列,都可以往后放,甚至可以为美国服务。
基辛格
基辛格对中国的情感是复杂的,一方面正是因为中国,他才开启了辉煌的政治生涯,所以他一直对中国怀有好感,还说过:“挑起中美冲突,是没有胜者的”;但另一方面,基辛格做出中美破冰的举措,也不过是美国利益的需要,绝对不是站在中国立场的考虑。
1971年,毛主席会见基辛格
说白了,基辛格所作所为都是政治行为,没有必要给一个美国霸权的服务者贴金。要知道,基辛格的老主子尼克松作为美国总统,在国外到处欺压第三世界,与苏联持续对抗;在国内,打压进步民权运动,绝非什么好人。
尼克松在越南
基辛格毕生只有一个信念,也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研究如何维持美国的帝国主义霸权,继续全球扩张。当年小布什政府深陷反恐战争泥潭,美国其实在伊拉克、伊朗没有什么核心利益,这就让基辛格如坐针毡,他可不是觉得美国发起战争不好,而是认为美国的核心利益不在中东,而在亚太,事实上基辛格才是唯一那个看准了压制崛起中的中国的美国人。
基辛格访华
美国在冷战期间几乎每一场海外颠覆运动,都有他的身影。在他的策划之下,美国支持希腊军政府推翻塞浦路斯民选政府,导致土耳其入侵塞浦路斯,以至于直到今天塞浦路斯都是分裂状态。塞浦路斯只是一个缩影,基辛格的决策使得第三世界国家痛苦不堪。
分裂的塞浦路斯
1969年到1970年,正是在他一手主导之下,尼克松政府通过了针对柬埔寨的地毯式轰炸,导致了至少15万人丧命。1973年,他又策划了推翻智利左翼的阿连德政府的行动,扶持了堪称是“刽子手”的皮诺切特建立独裁军政府。
战斗到最后一刻的阿连德
可是,基辛格照样得到了诺贝尔和平奖。
基辛格和皮诺切特
有意思的是,其实基辛格早在尼克松1976年之后,便无法继续担任国务卿,也被美国政治核心圈扫地出门了,再没有从政。但是他依旧为美国出谋划策,基辛格之死在美国其实没有什么反响,甚至许多媒体认为基辛格是战犯,反战主义者更是将基辛格之死视作美国战争策略失败的前兆,反而是在中国反响热烈,这也能理解,毕竟基辛格是中美关系的破冰者。
一句话,这个美国霸权忠心耿耿的仆人,到头来却是因为中国而声名鹊起。
基辛格努力缔造了一个强大的美国霸权,却也眼睁睁看着他为之奉献一生的美帝国走向不可遏制的衰败,基辛格替美国干了一辈子脏活累活,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临到头还在为美国外交服务,到头来却因为推动中美建交,而被美国人视作国贼。美籍政治学家阳和平认为,基辛格就是一个披着温和外表的战争狂人。
智利独裁者皮诺切特
基辛格可是忠心耿耿的美帝国主义霸权维持者之一,在苏联解体后依旧高度活跃,提出“控制货币控制国家,控制石油控制世界,控制粮食控制人口”的著名论调,然而却被如今的美国政坛忽视。如今,连美国都对基辛格嗤之以鼻,最尊敬他的反而是中国,但是也是他提出“美俄联合制衡中国”。从现实利益角度讲,历史上美国主动向中国示好,可不是出于什么“和平发展”的道义需求,而是基于共同抵抗苏联的目的。
当然不管动机如何,谁也无法否认基辛格客观上对中美建交做出的历史性贡献,这也是不能忽视的,历史是客观的。他的那本《论中国》几乎是现如今美国最客观评价新中国的作品,也让他在中国新一代年轻人中声名鹊起。中国作为全球化时代受益最大的国家,必将在新的时代拥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基辛格很早就看到了这一点。
到了最后,外交不是他谋生的方式,而是他纯粹的生命激情,直到去世前,他刚刚访问中国。如我所说,基辛格只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绝非什么中国的“老朋友”。纵观他的一生,有大风大浪,也有风云起伏,他的逝去,意味着一个旧时代彻底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