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介绍

毕加索生平:一个堪称现代美术史上怪物般的存在

时间:2024-04-09 16:37:21  作者:长洲散人

毕加索:一个堪称现代美术史上怪物般的存在



概述:巴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可谓是名满天下,妇孺皆知。这样的成就不是偶然。似乎这位西班牙画家拥有无限的激情,因为他总是在不断的尝试新风格,不断的满足市场的新需求。可以说毕加索不仅拥有一流艺术家的天赋也拥有作为一名成功营销大师的素质。

△Pablo Picasso,1881~1973


△毕加索临摹八大山人


巴黎是一个巨大的画室。二十世纪的许多大画家云集此地,彼此影响的同时又追求个人风格的独立,艺术市场也竞争激烈。1907年,当毕加索处于“粉色时期”创作的代表作《亚威农少女》则被认为是第一张立体主义作品,此后二十世纪第一个艺术运动——立体主义拉开了序幕。正是立体主义的蓬勃发展,文学、音乐、电影以及舞台艺术都受到了深刻的影响。1937年,毕加索综合了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几乎是竞赛式地高强度工作后,创作出了巨作《格尔尼卡》。在这幅画中,毕加索对西班牙法西斯集团进行了强烈的指控。

△亚威农少女

△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艺术贯穿了古典主义、自然主义、表现主义、浪漫主义以及立体主义。毕加索总是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他一生大概经历了八个创作周期,其多变的风格恰好说明了毕加索对艺术创新与突破的执着。他甚至对中国水墨画一度痴迷,曾临摹过八大山人,并对齐白石十分赞赏。骚客赏画记认为毕加索的艺术是优美高雅和恐怖残暴同时并存的,因此他可能是二十世纪最难以理解的画家。打一个不很恰当的比喻,毕加索堪称一个现代美术史上怪物般的存在。

亚威农少女


一。毕加索的主要创作阶段


1。少年时期


毕加索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市。1896年毕加索年仅16岁,他参加一个大型展览会,绘制了《祭坛男孩》、《第一次圣餐》、《科学与慈善》。这三幅画已经显示出天才的早熟倾向。技法与思想都已经达到大师级别水平。


△祭坛男孩


△第一次圣餐


△科学与慈善


参加完展览后,次年毕加索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这为他开拓视野以及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基础。


2。蓝色时期(1900年—1903年 )


1900年,毕加索雄心壮志地来到大都市巴黎,这个伟大的城市始终吸引着他。这个时候他对梵高的作品以及劳特累克笔下巴黎的景色很是倾心。









初到巴黎的毕加索,面对百花齐放的艺术圈,他并不打算模仿别人。但是精神上难免被感染,他的绘画精神本质上与前辈大师们一样,都洋溢着对巴黎的风俗与人情的深刻描绘。他发展出了一种蓝色风格,他对蓝色情有独钟与纯属的运用营造了一种罕见的忧郁情调。他画的人物基本上是平民百姓,显示出他对底层群众的亲近感。他表现出一个艺术家特有的品质,即对贫穷并不讨厌,对底层的同情心表现在每一幅画中。巴黎蒙马特地区的各色底层人物出现在他的画中,说明毕加索这一时期对他们的观察相当的深刻,也是他一生中与贫穷百姓最亲近的时期。在此前,劳特里克、雷诺阿、瓦拉东等大画家都热衷描绘这里的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










3。粉色时期或者玫瑰时期(1904年—1906年 )


毕加索在"玫瑰时期"中画的相当有情调,艺术性格充满亲和力,暗涌着一种柔情蜜意。美丽的少女总是不断的出现。线条潇洒且灵动,色彩大胆又活泼。似乎蓝色时期的忧郁性格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欢快与滑稽幽默并存的情绪。似乎这一风格的出现也与毕加索找到了自己的恋情有关。







值得指出的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已经酝酿着变形与风格的突破了。他不再满足于传功的写实艺术,虽然这一特点早在蓝色时期已经出现端倪 但真正的突破是在玫瑰时期。代表作《亚威农的少女》就是这一时期的杰作。它的出现也标志着立体主义的兴起。


4。立体主义(1907年—1916年 )


毕加索在1906年结识了马蒂斯。可以肯定的是马蒂斯的色彩与构图形式给了毕加索很大的启发。当然这种深刻的影响之源头同样来自塞尚。




















骚客赏画记曾在《布拉克:与毕加索齐名的立体主义大师》一文中有介绍,当年布拉克与毕加索在塞尚的画展相遇后,他们彼此成就,创建了立体派。但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正是毕加索的画让他们两人有了立体主义的灵感,因此不得不说毕加索可谓立体主义第一人。









当时的非洲艺术给巴黎的艺术家们很多灵感,尤其是非洲木雕艺术给予了很好的示范。毕加索的名画《亚威农少女》看起来其实就像是一组非洲雕塑。因此我们必须承认 立体主义的是塞尚与非洲艺术的综合影响,以及毕加索与布拉克对形式探索的综合产物。


所谓立体主义,其实还是践行了塞尚的思想,即把物象提炼成圆柱体、圆锥体与圆球体的结构关系。我们从毕加索与布拉克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这种艺术的继承性特点。


5。古典时期(1917年~1924年)












欧洲一战结束后,欧洲人民的怀旧涌上心头。文艺界则刮起了一阵怀旧的古典风格。当毕加索留意到自己的好朋友斯特拉文斯基提出了音乐的新古典主义时,毕加索从立体主义创作中抽身,开始尝试创造一种绘画的新古典主义的形式。这些画的特点是充满怀旧风格,但是已经所谓古典不尽相同了。


6。抽象表现主义(1926~1935年)


毕加索与他的同胞达利与米罗不同,毕加索的抽象表现主义是奇特形状的组合,画中出现大量短促的线条与尖锐的造型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色。



















7。蜕变时期(1935年~1945年)


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线条开始变的柔和,僵硬的直线几乎在画作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长弧线,显得非常柔美。代表作是《梦》,虽然这幅画创作于1932年。










8。田园时期(1946—1973年)


这一时期毕加索的艺术已经臻于纯熟,他运用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混合”表达,整体追求一种和谐统与平静的艺术特色。代表作则是《草地上的午餐》变奏系列。










二、毕加索的爱情


要说毕加索一生的情人大概有多少个,估计谁也统计不出来吧。主要的大概有七个女子。基本上都被他伤透了心。









毕加索为朵拉·玛尔(Dora Maar)创作了多幅肖像画,我们可以从这一系列的肖像画中了解到这位女子的容颜变化,亦可以一窥其内心的变化。和其他情人一样,她曾是毕加索的缪斯,但后来面对薄情郎她亦心灰意冷,甚至一度精神失常。只见她高贵神秘,眼里闪动着迷人的光芒;有时面露忧郁,显得心事重重;有时却嚎啕大哭像个孩子……


毕加索的另一个情人吉洛则真正的活出了自我,她并没有因为爱情失去自我。后来她还出了一本关于毕加索的回忆录,向世人展示了大师私生活的一面。她这样评价这位天才:“毕加索的艺术令人叹服,但是他的生活与为人的确并不完美。”


三。毕加索的遗产


不完全统计,毕加索遗世作品达三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陶瓷,涂鸦,甚至还留下了部分珍贵的影像资料。他不仅是活着就享受荣光,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亲眼看着自己的作品被一批批的拉进卢浮宫的人。毕加索在50年代还为世界和平组织创作和平鸽,并被采用作LOGO,一时被人们广为称道。


△和平鸽


四。结语


毕加索和他的同胞伟大的画家委拉斯贵支以及戈雅一样,在西方艺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在欣赏毕加索的画作时总是惊叹他的无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他是证明人类拥有丰富情感的一个突出的例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