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字伯喈。陈留圉yǔ县(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人 。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被《书断》评为“妙有绝伦,动合神功”。他生平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仍存四千卷。有文集二十卷,早已遗失了。明人张溥pǔ辑有《蔡中郎集》,《全后汉文》对蔡邕的著作也多有收录。
蔡邕曾作《琴赋》,赋曰:“所求茂盛的树木,枝条四垂。观此椅桐,长于山坡。红花吐艳,绿叶参差。甘露滋润其梢,凉风吹动其枝。鸾凤在树顶飞翔,玄鹤在枝间筑巢。诗人考察,试琴瑟之良才。于是清声发出,五音并举,宫商发,角羽动,乐曲兴起,繁乐抚弄。然后哀伤的琴音发起,精妙的演奏开始。左手抑扬,右手徘徊,指掌反覆,仰按藏摧。于是繁乐终止,雅韵开始扬起。”
蔡邕
蔡邕在陈留的时候,其邻居备酒宴招待他,等到蔡邕去时,有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说:“呀!用音乐召我来却又杀心,为什么?”就回去了。仆人告诉主人,主人急忙追上去问原因,蔡邕详细的地将所想告诉他,大家没有不吃惊的。弹琴的人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一个螳螂正爬向一只鸣蝉,蝉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亦随它一进一退,我内心紧张,担心螳螂抓不到它。难道这就是产生杀心并且在琴声中流露出来的原因吗?”蔡邕笑着说:“这足以产生这样的效果。”由此可见,存在于人们的思虑之中的善与恶,可以在音乐中出现。只有知音才能知道。因此说:“唯有音乐不可以作伪。”
知道四大名琴焦尾琴吧?
在汉灵帝时(公元168年—189年),蔡邕因为多次上书陈述自己的政见,违背了皇帝的旨意,又因为得宠的宦官憎恶他,他考虑到免不了要遭到毒害,于是就离开了陈留,开始流亡江河湖海,足迹远达吴郡、会稽郡(浙江、江苏一带)。他来到吴郡时,他玉带吴地(据考证为现在的江苏溧阳)有个人烧梧桐木做饭,蔡邕听到火烧木材发出的巨大声响,知道这是一块好木材,因此讨来做成一把琴,果然声音很好听,但是木头的尾部依然被烧焦了,所以当时人们叫它焦尾琴”。
焦尾琴
中平六年(189年),灵帝去世以后,董卓任司空,专擅朝政,听说蔡邕的名气,于是征召他,蔡邕推说有病不能去。董卓大怒,骂道:“我有灭人三族的权力,蔡邕就算骄傲,也是不过转足之间的事而已。”又急令州郡征召蔡邕到府。蔡邕不得已只好应命,被任命为代理祭酒(古代官职),很受董卓敬重。升任巴郡太守,被留任侍中(辅佐皇帝的顾问)。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诛杀,蔡邕在司徒王允坐上,不知不觉说起董卓来,并为之叹息,脸色都变了。王允勃然大怒,呵斥他说:“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差点倾覆了汉室。你作为臣子,应该一同愤恨,但你却想着自己受到的礼遇,忘记了操守!现在上天诛杀了有罪的人,你却反而为他感到伤痛,这难道不是和他一同作为逆贼吗?”并随之将蔡邕收押交给廷尉治罪。蔡邕递上辞表道歉,请求受到刻额染墨(在监犯的脸上或额头上刺字或图案,再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截断双脚的刑罚,以求继续完成汉史。士大夫大多同情并想要救他,没有成功。 太尉马日磾听说后,急忙前往对王允说:“伯喈是旷世的奇才,清楚很多汉朝的事,应当让他续写解决后边的历史,让它成为一代重要的典籍。而且他忠诚孝顺(蔡邕对长辈非常孝顺,据说他的母亲曾经卧病三年,蔡邕不论盛夏严冬、气候变化,都没有解过衣带,七十天没有睡过觉。母亲去世后,就在墓旁盖一间房子住下守着,一动一静,都遵守礼制。)的名声一向显著,获罪也没有缘由,杀了他岂不是会丧失威望吗?”王允说:“过去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出毁谤的书,流传于后世。现今国家中途衰落。不稳固,不能让奸邪谄媚的臣子在幼主旁边写文章。这既不能增益圣上的仁德,又令我们蒙受毁谤议论。”马日磾离去后告诉别人说:“王允大概不能长久于世吧。有道德的人,是国家的纲纪;写作,是国家的典籍。废弃了纲纪与典籍,难道还能长久吗!”蔡邕于是死在了监狱里。王允后悔以后想阻止杀他却已来不及了。当时蔡邕六十岁。
蔡邕隶书《熹平石经》拓印
关于蔡邕的《蔡氏五弄》,有人说,蔡邕在嘉平年间曾经去拜谒鬼谷先生,没有遇到。休息于清溪之边,游览岩石山谷。山有五处弯曲,弯曲处有幽静的住所和神灵的遗迹,蔡邕为每一弯曲制一乐曲,三年完成。出示给马融、王允等人看,他们都为之惊异。《游春》、《深水〉、《幽居》、《坐愁》、《秋思》五弄亦由此而来。
琴史的作者朱长文认为并非如此。伯喈寄托哀伤的情思,都在这五曲之中了,只是假借事物来命名而己。伯喈开始不屈于五侯,而终为董卓所牵制。难道这是蔡邕在流放困窘时,不堪其苦,而卸去心中的负累吗?蔡邕打算以忠诚的言论与雅正的乐音,规劝讽刺凶暴残忍的行为,感发其良善之心,以达到拯救人民的目的,其遭遇又是多么的不幸!
蔡邕遇害后,焦尾琴保存在皇家内库之中。据说齐明帝在位时,曾取出焦尾琴请古琴高手王仲雄弹奏。王仲雄连续弹奏了五天,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献给明帝。后传至南唐中主李璟手中,后又赠与大周后。李煜死后归宋室所有。据传,明朝昆山人王逢年还收藏着蔡邕制造的焦尾琴。
蔡邕隶书《熹平石经》拓印
结语
蔡邕,东汉时期举世公认的一位才华横溢的名士 :作为儒士,蔡邕正定儒家六经文字,书丹于碑,令人镌刻后,立于太学门外,史称《鸿都石经》、《熹平石经》。据说当时前去摹写、学习的学子络绎不绝,作为书法家,蔡邕是汉代书法理论之集大成者,其《篆势》、《笔论》、《九势》等,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琴家,蔡邕创作《蔡氏五弄》,撰写《琴赋》,而现存最早的琴学专著亦相传为蔡邕所作。作为人臣,蔡邕弹劾奸臣,以致身陷囹圄(监狱)。作为人子,蔡邕为照顾母病,“未尝解襟带,七日不睡觉,母亲逝世以后,母卒冢侧。”作为人父,蔡邕培养了东汉一代才女蔡文姬。如此一位“文同三闾,孝齐参骞” 董卓被诛之后,稍露惊叹之意,便“天降横祸”,被指认为董卓的同党而处以极刑。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位被“兖yǎn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的东汉名士,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但其学识遭人质疑,就连其人品亦遭人诟病。顾炎武甚至发出了如此不留情面的斥责:“东京之末,节义衰而文章盛,自蔡邕始。其仕董卓,无守;卓死惊叹,无识。观其集中滥作碑颂,则平日之为人可知矣。以其文采富而交游多,故后人为立佳传。嗟乎! 士君子处衰季之朝,常以一世之名,而转移天下之风气者,视伯喈之为人,其戒之哉!”(《日知录,两汉风俗》)
蔡邕隶书《熹平石经》拓印
在南宋的戏曲中,蔡邕甚至成了一个背叛父母、抛弃糖糠、投靠豪门的陈世美,最终还被天雷活活劈死。就这样,在文人的笔下,蔡邕或为英雄完士,或为无守无识之士,或为孝不义之人……其中真相,有谁在意?有谁关心?也许对世人而言,蔡邕最大的贡献不是《熹平石经》,不是辞赋,而是其所提供的至今尚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
正如宋代词人陆游所言:“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如此论就起来,蔡邕只是一位上不能闻达于庙堂,下不能全身于乱世,可怜、可悲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