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涅(1797-1856)是19世纪德国杰出的诗人。他从小就向往爆发过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法国。1830年,法国人民通过七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消息传到德国,海涅的心情极为振奋,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的心里充满了欢乐和歌,我浑身变成了剑和火焰。”他立下誓言“拿起所向披靡的武器”,“头戴花冠去作殊死的斗争”。他确实像剑和火焰一样,用诗篇反对专制,反对黑暗,歌颂革命,勇敢地战斗了一生,直到临终前,他还嘱咐后人,在他棺材上不要放花圈,而要放上一把宝剑。
海涅从19岁起就开始发表抒情诗,1827年出版了《诗海涅歌集》。集中的诗歌大都以个人的爱情苦恼为主题,倾吐了个人的不幸遭遇,同时也表现了对社会的不满。诗风朴素,感情真挚,节奏整齐,音调和谐,具有民歌风格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
从1831年起,海涅定居法国。他与雨果、巴尔扎克、乔治·桑等作家经常来往,同时他又受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写了不少论文,揭露法国波旁王朝的反动实质。《论浪漫派》一书强调艺术不应脱离生活,诗篇不能只写毫无艺术性的革命口号。
1843年,海涅与克思相识,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政治诗集《时代的诗》宣传了社会主义。1844年6月,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爆发起义,海涅创作了《西里西亚工人起义》一诗,积极声援工人的斗争,表达了德国无产阶级对压迫者的切齿痛恨和强烈的反抗精神,对“虚假的祖国”、“阔人的国王”和反动的宗教进行愤怒的诅咒和猛烈的抨击。
海涅在1843年还写了著名的长诗《德国一一一个冬天的童话》,诗中以象征的手法、奇妙的幻想和对现实生活逼真的描绘,猛烈抨击了德国社会生活中种种丑恶的现象和反动的人物,洋溢着爱国主义的热情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诗中辛辣的讽刺、精辟的比喻铿锵有力的韵律和形象生动的语言,使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成了德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成功的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