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介绍

唐宋八大家——苏辙生平

时间:2024-02-15 18:09:10  作者:神州翰林院

古往今来,人们对“三苏”的认知,更多的是聚焦于苏轼,而作为苏轼的弟弟,苏辙却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苏辙虽比不上哥声名远播,但在北宋也自成一家,是著名的散文家,文章以策论见长。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尤如他哥苏轼所说,达到了看似平平淡淡,却有壮怀激烈之情,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代表作:《栾城集》、《诗集传》、《龙川略志》、《论语拾遗》、《古史》等。

一、人生际遇的对比

苏辙(公元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熙宁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受牵连贬谪黄州,苏轼的弟弟苏辙也被贬谪到遥远的惠州。苏轼和苏辙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但是他们的人生际遇却有很大不同。

苏辙与苏轼一样,从小就聪明伶俐,才华横溢。还在没考进士之前的某一天,两兄弟到巫山游玩,山上有一久闻苏轼大名的道士,就出对子来试试他的才学,说的上联是“无山得似巫山好”。要讲对得工稳,难就难在上联用了一组同音异字,前面弯腰后面作揖,下联也要如法炮制才行。

苏轼完全不假思索,出口即对出下联,用了“何”和“荷”两个同音异字。道士连连称好。谁知苏辙在旁边笑道,有些不甚工稳哟,我来对一对,随口吟道“何水能如河水清”。苏轼和道士一听,当然以“水”对“山”更工稳,两人齐声叫好。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其诗词中也多有对山川景物的描写。他的政论文章和散文在当时就很有影响,特别是其议论文在宋代文苑中独树一帜。苏轼不仅在政治上遭遇过挫折,在生活中也屡屡被贬。

苏辙入仕后,那种不畏工作条件艰苦的精神令人敬佩。熙宁三年(1070年)苏辙任陈州教授。那时的教授是种传授学业的官职。有首诗形容苏辙的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常人难以忍受:“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宛丘是陈州州政府所在地,州学当然也设在那里。宛丘先生指的是苏辙。瘦高个子的苏辙,坐在低矮的学舍里读书批改作业,伸个懒腰头就撞到屋顶了。

尽管工作条件如此差劲,但是苏辙并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得过且过,他坚持读书人的风骨,心情是怡然自得的。正如苏轼在《戏子曲》中所写的那样:“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

二、艺术成就

苏辙擅长散文,尤长于策论。他的散文风格质朴而又缜密,如“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试子由知永城县事》),“盖理足而文浮”(《与孟简书》);议论精警,如“君子之道,以同而异”(《陈与义书》),“无一言之鄙陋”(《与子俨等疏》);说理透彻,如“穷达有命,荣辱非我所能自主”(《与欧阳公书》)。苏辙的作品不多,但也颇具特色,比如他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都是名篇。他还写过一篇《留侯论》,他认为文章应该“清、奇、快”,即文字要清而雅健,奇而不拘;内容要新颖出奇,快而不伤巧。在他的诗歌中也常常流露出一些哲理性的思考。

三、价值意义

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年少不轻狂。鲜衣怒马剑出鞘的年纪,哪能没点热血。能言极谏,不就是让提意见嘛,如果这时都不敢提,又何谈对国家的忠诚、可靠。正所谓,落笔无悔。细数唐宋八大家,其中年龄最小、寿命最长的一位,就是苏辙。他享年73岁,与同时期不到60岁的平均寿命比,绝对算高寿。且不论苏辙著述经、史、子、集动辄百八十卷的勤奋;也不说他朝堂上进退起伏、政绩颇佳的能力手腕;单是他为人处事的一点真心、几分暖意,就让人望尘莫及:于国家,他是忠臣也是良相;于兄长,他是软肋也是铠甲;于子女,他是榜样也是依靠。如此看来,苏辙就是一个不吵不闹不炫耀,于国于家都可靠的人。


相关文章